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绿色GDP留住美丽乡村 首都农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04-12 07:01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绿色GDP留住美丽乡村 首都农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北京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2018年,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90元,增长6.6%,与经济增长同步。去年,北京还出台《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对占全市面积近七成的生态涵养区发展划出“红线”:确保区域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这意味着北京乡村发展也走上了“减量提质”之路,将以更绿色的GDP留住美丽乡村。

绿色发展做好“加减法”

在密云水库北岸,水库一级保护区内,高岭镇石匣村的产业发展一直面临着保水与增收两大难题。

近年来,为保护水源,密云全面实施水库高程155米以下退耕禁种、畜禽禁养,石匣村为此退出耕种土地7000多亩,清退牲畜10600多头,村里仅剩下300多亩的山坡地。

村庄要发展、村民要增收,但发展什么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保护生态环境这条底线。石匣村党支部牵头与高岭镇同属水库一级保护区的其他几个村达成共识,决定发展抗旱性极强的甘薯产业。镇里成立了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本着自愿原则,通过签订流转协议,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00亩。“在品种选育和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等方面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校的支持,充分发挥了甘薯抗旱、涵养水源、成本低、产值高等优势。”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合作社还延伸甘薯产业链,开发薯条、薯干等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并与多家公司和电商合作,不断拓宽销路。目前,合作社共吸纳高岭镇8个村1100户入社,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年产甘薯800万斤,社农年人均增收2000元,成功解决了保水和增收两大难题。

一方面“做减法”,调减规模、降低污染、减少耗能;另一方面“做加法”,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了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来自市农委数据显示,自2014年实施《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以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调减了70%、规模养殖场调减了84%、农业年用新水量调减了43%;同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提升了14个百分点。

腾笼换鸟优化产业结构

在顺义赵全营镇的北郎中村,有个经营面积达1000亩的花木中心,年产蝴蝶兰种苗50万株,北京市场上30%的蝴蝶兰都产自这里。该村作为“京郊股份第一村”,1993年开始就走上了股份制发展的道路,1996年成立北京市北郎中农工贸集团,形成了以种猪、屠宰、花卉、籽种、农产品加工和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但随着非首都功能的进一步疏解,北郎中村传统产业亟须转型。村党支部书记闻宝恒介绍,北郎中村将种猪场疏解至内蒙古敖汉旗,将屠宰场疏解至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腾出土地引入新型业态,为北京奔驰配套建设集租房,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

跟北郎中村一样,怀柔区渤海镇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腾笼换鸟”。曾经,板栗、民俗旅游、冷水鱼养殖是镇里的优势产业,如今这里变身“长城旅游休闲度假小镇”。渤海镇逐步清退对水环境存在污染的渔业养殖业;开发板栗衍生手工艺品,打好传统板栗与高端酒店结合的“文化牌”;还与首都高校、板栗种植专业机构沟通交流,解决了板栗品质不高、栗农增产不增收的发展瓶颈。

密云的山里寒舍、怀柔的国奥乡居、房山的姥姥家、门头沟的紫旸山庄、延庆的大隐于世……一大批京郊民宿的涌现,助推了乡村旅游升级。“旅游富农”已经是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如北郎中村发展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2019年春节期间,北郎中首届迎春花展开幕,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0余万元。数据显示,全市现有1200多个农业观光采摘园区、8300多个民俗旅游接待户,年接待游客稳定在4000万人次以上。

千余村庄旧貌换新颜

密云区河南寨镇团结村,曾经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柴火、木板等各种生活杂物,在一些背街小巷,堆放程度更加严重,垃圾也见缝插针。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村委会动员全村人,下决心进行环境整改。数月之后,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街道整齐干净,杂物垃圾不见踪影。

门头沟清水镇黄塔村,几年前,村里的道路还是沙土纷飞,村民还住着旧房危房,冬天取暖靠烧煤、烧柴火。尤其到了晚上,生火取暖、做饭,全村上空都笼罩着青烟。如今,村中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住着崭新的小楼,全村完成了“煤改电”,曾经的煤棚子消失了……

北京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着力建好首都“后院”,筑牢城市“底色”,清洁农民家园。这样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案例比比皆是。

记者从市农委获悉,2018年,全市重点实施环境整治任务的1081个村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全市94%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完成5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完成297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2018年,13个涉农区公厕达标改造500余座、71个试点村公厕全部达标。

推进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方面,2018年全市完成450个农村地区村庄、16.16万户住户“煤改清洁能源”任务。目前,累计完成2963个村庄、约111万农户改造,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村庄住户“无煤化”目标,供暖季减少散煤燃烧约330万吨。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董禹含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