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浓度创历史同期新低,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向好。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达标天数64天,同比增加3天;重污染天数3天,同比减少3天。秋冬季期间(2018年10月-2019年3月),北京市PM2.5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在“2+26”城市中最低,完成国家下达的空气质量目标。
2019年第一季度,北京市聚焦“一微克”行动,加快推进蓝天保卫战。疏堵结合,加强柴油货车治理。落实国家《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编制北京市实施方案。全市淘汰国三柴油车9627辆;累计15.5万辆超标车纳入“闭环管理”;通报铁路、机场和航空公司所属车辆设备排放超标问题,提出达标管理要求。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以商品车、矿建材料等为重点推进“公转铁”。加快推进机动车和非道路机械污染防治立法、新能源货车路权优先等政策制定。
同时,加强执法检查,强化对违法行为的震慑作用。在移动源方面,公安、生态环境部门共路检路查重型柴油车47.4万辆次,处罚4.3万辆次;精准入户执法检查2.8万辆次,处罚1640辆次。对涉嫌销售超标排放新车的相关企业立案49起。
在固定源方面,共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743起,罚款3795.5万元,查封109起,移送公安机关5起。在扬尘源方面,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查处施工现场扬尘、渣土运输及泄漏遗撒违法行为4299起,同比增长130%。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一季度,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全面启动,正在加快推进,但依然存在污染防治责任落实不均衡、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空气质量方面,一季度,大兴、房山、西城等区PM2.5平均浓度较高,超过全市平均浓度水平。
下一步,北京市将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继续加强统筹调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