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胡同“微花园”老城添意趣 北京大栅栏这个小院不一般

2019-05-09 14:27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胡同“微花园” 老城添意趣

“五一”假期过后,气温升得快,花草树木都在使劲长个儿,坐落在胡同里的“微花园”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绿色为胡同小院增添了无限生机。

这个小院不一般

在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茶儿胡同12号院外,灰色的砖墙上有一组紧凑立体的花坛,粉色的美人樱点缀在花坛底部,叶型漂亮的“鲁冰花”担当中层绿化的任务,再往高处就是一株株的藤本月季,5月正是盛花期。推开红色的窄小木门,院内绿意盎然。一进门的影壁变身种满绿萝的立体绿化墙,小院的拐角处摆放着各种观花、观叶的植物,窗台上悬挂着花盆,很多花盆都是废弃的塑料筐或木筐做成的。仔细一看,这些观叶的植物中有老百姓平时爱吃的韭菜、芹菜、甜菜等蔬菜。正房与东西厢房的夹角处原来只能放些用不着的杂物,看上去乱不说,还没什么用处,收拾之后竟然变成了精致的“庭院花境”。“庭院花境”里边为了减少扬尘和保湿还铺上了一层木片。

这个藏身在胡同深处的小院,就是大栅栏胡同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监王熙雯告诉记者,公司从2003年开始做这个片区的改造,2011年启动了杨梅竹斜街改造,探索老城的保护更新,并提出“有机更新”的概念,2014年做了茶儿胡同8号院的“微杂院”更新,茶儿胡同12号院则是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开展的微更新示范基地项目。这些改造项目都是一种政府为主导、加入市场化力量来运作的微循环城市有机更新改造探索。如茶儿胡同12号院原来有6户居民,集中腾退后还有1户因孩子上学留下来,腾退面积80余平方米。之后,公司把腾退空间进行了修缮,多方共同努力之下,才把小院打造成了现在的样子。如今,小院成了探讨胡同里的“留白增绿”“社区共建”等新理念的一个试点,不仅为北京胡同微更新、院落空间绿化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在引导更多的市民逐渐加入到街区治理、胡同文化记忆挖掘中来。体验“种瓜点豆”的乐趣。平日里的每个周末,茶儿胡同12号院也会向参观者敞开大门。

胡同小院里适合种点啥

对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来说,点缀其间的绿色空间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窗口。而居住在狭窄胡同中的居民,更盼望身边能多一些绿色。以往,提到老北京四合院的惬意生活,人们总爱引用俚语“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以示怀念。如今,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老城中低矮的四合院或被私搭乱建塞满,原本尺度宜人的胡同摆着各种杂物。想要让胡同小院都像茶儿胡同12号这样绿起来,没那么容易。

参与小院布置的北京林业大学研二学生赵茜瑶告诉记者,胡同里空间狭窄拥挤,很难进行常规的平面绿化,墙面绿化是更加可行的办法。尤其作为市花的月季就有很多都是藤本的,利用攀爬装置,就可以在胡同里形成立体的月季花园效果。“胡同里有很多消极的小角落,原来就是堆放杂物和管线的空间,可以利用这些地面做一个花境,不占用日常使用空间,又能装扮庭院”,这也是茶儿胡同12号“庭院花境”的由来。很多胡同小院由于空间狭小,光照条件不是很好,在植物选择上也要考虑光照因素,春季可以种一些狼尾草、羔羊毛、蕨类、玉簪、矾根等观叶为主的植物,观花的植物可以种天竺葵、林荫鼠尾草、石竹等,多肉类型、蕨类也可用作点缀。

不过,真要实施起来就会发现,胡同里实在是太窄了,有的还不到3米宽。在多次走访调查之后,为了解决在胡同的有限空间进行绿化的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师生为主组建的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专门结合胡同特色总结出了8种常用的绿化形式,并提出了植物搭配建议。如“檐口衔绿”指的是在中式歇山屋檐下的植物布置,有风吹来种子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也有藤本植物攀援形成的,适合种类如葫芦、葡萄、番薯等,既能食用,还起到装饰作用;“街道挂绿”是胡同上空绿化形式,可以搭建跨越两侧建筑的种植架,再种上马齿苋、南瓜、地锦等绿植,或者是形成葡萄架,起到遮荫效果;“遮物增绿”是通过种植植物来遮挡外墙面不美观的附加物,如空调机、电视箱等位置可以用金叶玉簪、凤仙花、豆角、牵牛花、玫瑰等来进行遮挡美化;“旧墙饰绿” 是以胡同的灰墙为背景来装点植物,以竹子和攀援植物效果最好,可以选择忍冬、葡萄、紫藤、丝瓜等;“入口透绿”指的是四合院大门绿化,在大门内外以种植池、盆栽、攀援植物等进行装点美化,可以选用玉簪、一串红、银叶菊、薄荷等;“屋顶造绿”是指在建筑屋顶利用廊架结合攀援植物形成的屋顶景观,适合种一些小琴丝竹、扁豆、牵牛花、落葵薯等;“窗口悬绿”是在窗口屋檐上悬挂盆栽或种植攀援植物来进行绿化,如常春藤、石榴花、绿萝、茉莉花等;“地面映绿”是在胡同地面摆放种植池或花盆,搭配多种植物,冬瓜、薄荷、辣椒、树马齿苋、金边凤尾兰、昙花都可以。

胡同“梦想”落地还需打败“拦路虎”

参与茶儿胡同12号院改造的北京林业大学、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也提出了“城市绿色(微)更新”计划,并把这句引用语放在一篇微信公号文章的开始。在他们的设想中,胡同里的“微花园”应该像萤火虫一样,星星点点地亮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绿意在城市中蔓延。“城市绿色(微)更新”计划实施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钱云告诉记者,“城市绿色(微)更新”的构想是伴随北京新总规中的“老城不能再拆”、“建成区留白增绿”等要求提出的,主要是通过对城市建成区部分“零碎”空间的发掘和激活,采用社区农业、家庭园艺、胡同花境等绿色手段,引入新的生态营造技术,在小微尺度上通过包容多种功能、渐进和广泛参与式的“城市更新”来修复绿色空间、修补城市肌理。在钱云看来,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城市中的一些小微尺度地块的更新,尽管投入有限、建设工程量小,但对日常生活环境改善的效果不容忽视。以这样的微更新方式对城市建成区进行提升,既能有效提升民众日常生活空间的景观品质、完善公共空间功能,还能留住老街巷里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胡同魅力。

为了让更多胡同小院绿起来,今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师生团队还将启动“梦想胡同改造计划”。根据居民自愿报名,征集出4-5处四合院或胡同空间,由专业技术团队帮助居民进行“参与式”胡同花园微更新。预计在2019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这些四合院都将变身胡同新花园。届时还将举办一场“古城花园参观计划”,让市民都来亲身感受胡同四合院的绿意与生机。

计划启动以来受到很多胡同居民的欢迎,法源寺街区、白塔寺、东城区的胡同都来报名了。可是,胡同们的“梦想”要想实现,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比如进行胡同微更新的资金从哪儿来?胡同微花园后期的管理维护谁来负责?如何形成统一的风格等问题。

王熙雯就表示,在探索老城区更新过程中,一个是持续资金的投入问题,再一个是硬件条件的限制,比如胡同微花园建成后的养护、浇水都是问题。茶儿胡同12号院是先做了一个探索,后续怎么复制,除了政府主导、企业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小微空间是不是也需要政府投入,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示范基地的模式如何全面推广复制,还有很多路要走。

记者 孙文文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