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全力打造“北斗+”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2019-05-22 03:54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北京全力打造“北斗+”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北斗系统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国家北斗战略实施的发源地,北京市具备发展北斗产业的天然优势。近几年,北京市北斗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北京市北斗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全市发展高精尖产业的重要组成、构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未来几年,北京市将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指引,抓住北斗迈向综合时空体系升级跨越发展的机遇,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打造好北京市北斗高精尖产业结构,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北斗在行业和大众领域的深化应用,服务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

回看成果

创新要素集聚 技术实力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市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北斗创新链,创新要素在北京集聚,技术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目前全市从事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科技研发、产品研制和应用服务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共400余家,是我国北斗高端技术人才和龙头企业的主要聚集地。

其中,以清华、北航、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为代表,在北斗信号体制、高精度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北斗增强系统研制和测试等方面进一步获得关键性突破。以北斗星通、合众思壮、华力创通等龙头骨干企业为代表,在北斗兼容芯片、器件、北斗军民应用核心技术等方面继续取得重大进展。以百度、四维图新、高德等为代表,在高精度全息地图、海量信息处理挖掘、大众室内外导航定位服务等方面率先开展结合大数据的前沿技术攻关,相关成果保持国内领先。

仅2016年~2018年期间,由北京市高校和企业承担的共计8个涉及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或二等奖。同期,北京市共有135家企事业单位共计103个项目,获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创新应用奖、优秀工程奖或优秀产品奖,占所有获奖项目数量的45.8%。此外,从专利拥有量上看,2018年北京以7970件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各省市前列。从重点技术专利布局来看,北京在导航技术体制、信号处理、核心算法、射频单元和GNSS+这五大技术领域均有大量专利部署,尤其在导航技术体制、信号处理等方面专利技术具有国内领先优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政策持续优化 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为加快推动北斗应用与产业发展,北京市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相关支持政策覆盖全面,形成了扶植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组合拳”。并逐步确定了“能用尽用”的北斗应用推广政策,通过政府信息化技术审查机制,要求新上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国产北斗定位授时技术;陆续出台了《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等政策,并从技术创新、资金支持、推进应用、产业配套和引进人才等方面为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产业环境的改善,北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产业总体规模已经从2012年的10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超过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产值增长速度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卫星导航领域国内上市(含新三板)的全部51家企业中,在京的有17家,数量占比达到1/3,年营收总额占比高达62%,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在京企业就有8家。2018年北京市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总收入已超过230亿元,增速明显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在产业布局方面,聚集效应初显。围绕北京市“三城一区”规划,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各区资源优势,以创新为核、应用为体、融合为用,结合各区资源优势,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重点区域进行培育,呈现出良好的整体发展格局。目前,北京市正以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核心目标,以海淀区为技术创新研发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高端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区,以顺义区为产业融合发展区,形成进一步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全面布局,将持续推动“北斗+”、“+北斗”创新应用,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完善 公共平台支撑应用

优化产业政策的同时,北京市也加快了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北京市已完成22个北斗CORS参考站的建设,能够提供覆盖北京区域的高精度增强服务。其中,20个参考站已接入“导航与位置服务高精度增强服务平台”,成为北京市为政、企、大众用户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2014年,北京市创新政府支持模式,市财政资金以股权投资方式组建成立“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至今已建成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公共运营中心,其中公共运营中心包括导航与位置服务运营平台和北斗终端性能测试与应用系统评估平台。

目前,平台已在交通、物流、消防等多个大众位置服务领域开展应用,北京地区北斗应用的在线用户数量已达到27.7万,服务中小企业数量达到613家。同时,基于公共平台现有功能,不断探索“北斗+”融合创新应用,积极先行先试,加快成果惠民。

典型应用引领 国际合作步伐加快

近年来,北京市逐步完善北斗应用服务体系建设,在“北京市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全市重点围绕“城市精细管理、城市安全运行、便捷民生服务、高效产业提升”等领域,大力推进北斗技术应用,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北斗应用样板工程。使城市综合运行保障能力、公共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应急预警监测能力、现代物流管理运营能力等均得到极大地提升,促进了部分传统行业由粗放管理到基于位置的精准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转变,并树立起一批北斗典型应用解决方案及产品推广品牌。

在管理安全领域,“基于北斗的应急报灾系统”在北京民政全面部署应用。该北斗报灾系统覆盖北京下辖的所有16个市辖区、及各市辖区总共320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一旦洪涝、冰雪、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发生时,电信、供电系统出现中断,灾情信息员可以第一时间借助这套系统来进行灾情上报、应急求救。此外,北京率先将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应用到燃气管理的全业务链,大幅度强化了燃气管网管理的精细度和深入度,使燃气泄漏主动发现率由70%提高至90%,安全运营风险显著降低。

在产业应用领域,北京市已完成基于北斗的电子商务云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京东集团已研制出北斗智能车载终端及人员佩戴式手环设备等北斗产品,应用于京东1500辆物流车辆和20000名配送员,并接入物流云平台进行有效运转,能实时掌握和调度车辆、人员位置、状态和载货信息,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配送方案,并根据需求变化迅速调整。

在民生服务领域,北京市40642辆出租车已安装应用北斗车载设备,占全市出租车总量的五成。通过车载系统与电话叫车、软件叫车等平台相结合,用户及交通主管部门都能够实时掌控车辆运行情况及道路运输状况,有利于降低车辆空载率。北京公交集团已基本实现公交车上北斗终端设备应用全覆盖,从而实现对公共交通信息的实时动态采集,为公交调度、公交线路规划提供了有效的大数据支撑。北京率先利用北斗导航技术实现共享单车精细化管理,共享自行车政府监管与服务平台已在北京市通州等区上线运营。基于北斗的智能驾考系统,已在京津冀地区驾校推广应用,实现考试过程自动化、考试评判智能化、考试结果可追溯。

在国际合作方面,北京市北斗企业已建成包括美国、欧洲及中东地区和亚太地区在内的全球产品研发、生产与营销架构,卫星导航相关产品行销遍布全球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与东盟国家、南亚国家、非洲国家以及俄罗斯合作,开展了包括土地确权、海上打桩、形变监测、国土测绘、农业数据采集、仓储物流、授时和电力线巡检等方面的各种卫星导航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拓展北斗海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北京市北斗企业通过海外收并购合作,进一步实现了企业的全球化业务布局,全面提升了企业GNSS技术创新和产品国际市场推广与服务的能力。

展望未来

全面落实国家战略,形成产业发展新兴动能

发挥北京市各类军民资源集聚的优势,持续推进北斗领域军民之间的技术转移和转化、各类研发基础设施的共用和共享。支持北斗相关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广泛拓展对外交往空间和渠道。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显著提升产业创新力和城市协同示范力。

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积极引导北京市北斗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北斗领域高精度应用、创新应用、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通过市领军人才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关键技术研发以及跨界融合方面的人才给予重点支持。

构建高精尖产业新结构,全面深化北斗创新应用

目前,北京市已成立北斗应用专班,将深入落实“北斗+”产业对接和北斗技术应用场景设置工作。

同时,进一步全面推广北京市北斗应用示范项目创新成果,推进北斗标配化发展。依托北京市国资优势企业,不断深化应用,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动在北京市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的新兴应用场景示范,形成一批精品应用解决方案,开展“北斗+”体验试点,打造具有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北斗应用服务样板工程。

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领国家智能信息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北京市北斗产业、龙头企业和顶级专家优势,依托现有平台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在京高校、科研机构、业内龙头骨干企业、应用单位之间的合作,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推动结合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北斗高端产品研发制造、在线导航与位置服务、时空大数据应用等在内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引领和推动我国智能信息产业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