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百年“二七”老厂房变身冬奥会“冰丝带”孪生姐妹

2019-06-18 14:21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百年“二七”老厂房变身“冰丝带”孪生姐妹

作为老北京人,你听说过“二七厂”么?全称是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那是中国铁路梦开始的地方。从1897年到2017年,120年的时间,现代铁路业在“二七厂”里发端、壮大、成熟,中国第一台“建设型”蒸汽机车和第一台内燃机车均诞生于此。同时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二·七”工人运动的策源地。

2018年3月,百年“二七厂”宣告告别制造业,正式停产,并开启转型的新征程。一年后,一座简约的现代工业风建筑在原址拔地而起,它就是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配套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国家队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训练“大本营”,帮助运动员训练冲击92块金牌。

这座世界顶级的冰雪运动科训基地,就像是北五环“冰丝带”的孪生姐妹,基地内的速滑馆不仅拥有与“冰丝带”同等规模、同等工艺的1.2万平方米冰面,也秉持着相同的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呼吸”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本月,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速滑馆正在铺设制冰系统,计划9月底达到冰面使用条件。

老厂拆除

边挖边保护25天挪走一株雪松

位于丰台区长辛店的北京“二七厂”,是北京土地上唯一留存的百年老厂。

走进厂区内,记者就像是在参观一部工业建筑的演化史,一个世纪内多个年代的建筑或高或矮地交错排布在四处,硕大的管道则被安置在抬头可见的低空。“这个厂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历史最悠久的职工家庭六代人都工作于‘二七厂’。”作为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的施工方,北京城建北方集团项目经理张万立对工厂的老职工们印象深刻。

占地507.38亩的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西区包括速滑馆、轮滑馆、职工宿舍和康复医疗中心(游泳馆)四个项目。其中,率先开工建设的速滑馆便属于原址改扩建的场馆,在拆除老车间的过程中,许多老职工都拿着相机过来拍照留念。

“老工人们祖祖辈辈都在这儿,对这儿有感情,咱在拆除的过程中也得留心保护老工业遗址的风貌,能不破坏的东西一点不破坏,包括一草一木。”张万立提到,在速滑馆场馆前的通道上有一株年龄超过20年的雪松,必须要挪走。为此,项目部特意从外面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园林师傅,一点点地边挖边保护,“我们用了整整25天的时间,才把这株雪松挪走,如今,它正在厂区树林里焕发着新的生机。”

变废为宝

82根旧钢柱变成新馆“钢筋铁骨”

保护性拆除,最难的其实是建筑本身。老车间里的24台龙门吊,需要完好无损地拆卸下来。长年累月被柴油等浸泡污染了的车间地表土壤,需要经过严格的修复程序净化干净后再回填再利用。而为了体现节俭办奥理念,原先作为车间结构支撑的部分旧钢柱,也被回收再利用。

“我们先请清华大学权威检测机构对旧钢柱的质量进行了检测评估,挑选出其中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张万立告诉记者,传统的拆除法,只要用电焊机从上下两端切割几下,一根钢柱10分钟内就能拆除完毕,但同时也就成了一堆废铁。而在科训基地速滑馆里,电焊机从来没有现过身,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破碎法,工人们拿着装备有传感镜头的液压钳,先把钢柱上下两端的连接点小心翼翼地剪除。液压钳每在钢柱上“咬合”一下,有关钢柱的力学参数就会同步传回电脑中,剪了多少吨、用了多大力、有没有破坏钢材,一切都尽在掌握。随后,工人们再通过手工操作,将钢柱从地基里“拔”起吊走,“每一个螺栓都是手工剔除的,拆除一根钢柱就要花去2天。”

如今,在新建的科训基地速滑馆内,有41组、82根钢柱,都是通过这样神奇的拆除法,重新变废为宝,加工粉刷后成为新场馆支撑结构的一部分,节约钢材约400吨。

同时,其他拆除出来的混凝土块、废旧钢材等建筑垃圾,也通过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方式,在现场粉碎加工后重新利用到场馆建设中。“我们这儿建筑垃圾是不出厂的。”张万立说。

时间赛跑

1.5万平方米屋面钢网架一次提升

从建筑形式上看,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速滑馆在众多冬奥工程中并不算复杂。总建筑面积19078.27平方米的速滑馆为方正的立体方,场馆区为单层钢结构,设有三块冰面。

记者采访当日,场馆已完成屋顶铺设、外墙施工等工序,“身姿”初现,工人们正在进行装饰墙板样板的制作,以及最重要的冰面制冰系统的结构铺装。

“这个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工期紧,前前后后的有效施工期仅有10个月。”项目总工刘清江告诉记者,在时间的“紧箍咒”下,192米×78米的大跨度屋面钢网架提升,便成了施工中的一大难题。

1.5万平方米、总重量约1400吨的屋面网架,由2367颗螺栓球、747颗焊接球和14208根杆件组成,仅需要现场焊接的焊缝就有5976条。“如果采用分步提升的方法,这样的提升量并不算太难,可时间却不允许。”刘清江揭秘,项目部反复研究后,最终决定采取整体提升的方法,在1.5万平方米的屋面网架上选取18个受力点,在计算机的计算监测之下,同速度地提升到11米的空中。

建设中的另一个难点,就是总面积16445平方米的场馆屋面。由于场馆内有冰面,一滴水都不能从屋面漏下,否则就会破坏冰面。为此,场馆屋面采用了13层结构的“超级夹心层”,除了常见的主檩条、次檩条、保温岩棉、玻璃丝吸音棉外,还有一个隔声层和两个防水层,即屋面板和TPO防水卷材。“场馆的屋面板采用的是铝镁锰合金板,防水性能本就极佳,在一般的工程中,使用屋面板就足够了。但在这儿,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就又加了一层防水卷材。”刘清江说道。

记者走在18.8米高的屋面上,脚下的合金板尽管感觉很柔,但受力却很稳固。“这个屋面上共使用了1250块合金板,每一块大约为16平方米。”刘清江介绍,安装时,先用卷板机将铝镁锰合金板提升到屋面压制成型,然后再按照编号一一安装。在13层结构的保护下,屋面可抗14级以上台风。

孪生姐妹

1.2万平方米冰面和“冰丝带”同规模

对于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速滑馆,工人们还有另一个称呼:“冰丝带”的孪生姐妹。因为,它有着和正在建设中的“冰丝带”相同面积的1.2万平方米的冰面。

据了解,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速滑馆内有三块冰,一块400米标准速滑大道冰面和两块1800平方米标准短道速滑冰面,同样满足奥运会比赛要求。“这里的冰面和国家速滑馆的冰面,无论是赛道尺寸、制冰工艺、设备参数,还是制冰团队,都是完全一样的。”刘清江介绍,2019年5月20日,第一块短道速滑冰场区域提前移交,随后开始进行制冰系统的结构铺装。

“作为短道速滑冰面基础层的结构板层,其平整度要求可远远高于一般垫层的要求,必须控制在3到4毫米。”刘清江打比方,就像是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一样,要想保证冰面最上层的冰板层的平顺,系统结构每一层的平整度都要严格控制,特别是结构板层。

施工现场内,工人小陈正在进行冰面结构中防水卷材的铺设,10米一条的防水卷材,必须铺满整个冰面。体温感受上,四面密闭的施工现场的室内温度已经超过30℃,小陈还要端着液化喷枪,一边推动防水卷材一边用喷枪进行火烤,烤完一条防水卷材,一层汗珠从小陈师傅的脸上冒了出来。

“这个液化喷枪打开时的温度就有800℃,能不热么。”小陈笑着说,5分钟下来,他和工友们便会热出一身汗,恨不得把身上的衣服都扯掉,“不过,这里已经比屋面上凉快些了。”

“目前多道工序同时作业,现场大约有800名工人,过阵子装修工人也要进场了。”刘清江说道,由于工期紧张,加班加点对每一位工人来说都已是寻常事儿,但没人喊苦喊累,“大家都觉得,咱这是在家门口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工程呢,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每个人都像给自己家盖房子那样用心用力。”

绿色环保

会“呼吸”的场馆可利用空气能

在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速滑馆,和“冰丝带”相同的另一点,就是绿色环保理念的贯彻。

“场馆将采用空气能为场馆管理用房供暖,由此每年可实现约100余吨二氧化碳的减排。”张万立介绍,空气能也称“空气源热泵”,是将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介质气化,然后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增压升温,再通过换热器转化给水加热。据统计,空气能热水器的年平均热效比是电加热的4倍。“就像我们每天都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样,速滑馆也会呼吸,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除此以外,速滑馆还将按照“冰丝带”的标准,充分利用场馆制冷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预计每年节省180万度电。

记者了解到,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展,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速滑馆预计将于9月15日启动结构中的最后一层——冰板层的施工,9月底达到冰面使用条件,为10月份的运动员队内选拔赛作准备。届时,这里也将成为北京市首个建成的大道速滑馆。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作者:赵莹莹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