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礼士胡同,24号院门边多了一块小木牌,上面凸起四个黄色的字:明德小院。推门进去,门道里竟然没堆杂物,墙上还变成了文化墙!
左边墙上,一行“党建门楼微花园”的浮雕字很清新,下面有竹简样式的一段《大学》摘抄,旁边有“诗礼传家 忠孝仁义”的家训展示,隔板上还有居民的手工作品展示。一角,并排挂着两块宣传板,写着“文明公约”和“便民服务”。右边墙上多了一些立体装饰木版画,简约、雅致。正对门的墙上还挂了一幅“北京老礼”宣传画。
今年,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礼士社区启动“党建社区营造计划”,利用周末卫生大扫除,发动社区居民和回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一起,清理门道。杂物全清后,根据居民意愿,发挥在职党员特长,对门道进行美化,建设“党建门楼微花园”。为防止反弹,居民们还共同制定了“礼士社区四合院门楼公约”,大家共同爱护、维护门楼环境。
“以前这门道里都是东西,你家放个旧门板,我家放个旧立柜,他家放辆旧自行车,上面再堆点旧纸盒箱、破衣服什么的,都是满的。走道的地方就剩下这一窄溜。”63岁的钟永霞大妈在24号院住了50多年,眼看着倍儿宽敞的门道愣是给堆得走人都费劲,万一发生火灾,跑都跑不出去。
上个月,周末卫生大扫除对门道进行清理,钟大妈家就清了一个旧立柜、一个旧书架。正对大门的墙上贴满小广告,钟大妈和老伴一起,拿着小铲子一点点都清理干净了。
结合礼士社区的历史文化,在职党员中的能人和居民一起,从《大学》里选取了“明德”二字给小院命名。同时,通过家规家训等展示,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
“胡同的环境卫生、安全隐患、邻里纠纷,都跟门楼有关。”礼士社区党委书记于金凤说。今年,社区周末卫生大扫除从院外向院里推进。建设党建门楼微花园,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环境,为在职党员提供了更多施展空间,还能挖掘、展示地区历史文化,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以24号、50号院为试点,今后,党建门楼微花园将在礼士社区108个院落中具备条件的门楼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