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村民夹道欢迎,穆军升坐在车里,想冲村民挥挥手,可头晕得厉害,手都抬不起来。
这是西藏山南市贡嘎县东拉乡,海拔4000多米,高原缺氧再加上长途跋涉,穆军升和北京来的医疗专家被高原反应折磨惨了。
下了车,几乎没有休息,穆军升他们强撑着开始工作,因为来看病的村民太多了。穆军升一边吸氧,一边为患者诊疗,“这里生活环境恶劣,再加上生活习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肥厚病人很多,这些病都耽误不得。”
穆军升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除正常出诊外,到高原、贫困地区义诊,是他做得最多的事,“这些地方缺医少药,我们是医生,要把健康送到居民身边。” 穆军升说。
一位藏族老人患有冠心病,已经放过支架,但因为经济拮据,术后既不吃药,也没复诊接受正规治疗。穆军升一听,着急了,“这种情况很危险,术后不吃药,很容易长血栓,随时有心梗的危险。”穆军升给老人开完药,还把联系方式留给了老人,“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在穆军升的远程照顾下,老人的病情明显改善。
穆军升也给当地医生留了联系方式,随时做他们的技术支持,及时为患者诊治。
患者中,老人很多,穆军升看着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咱爸心梗住院了!”2017年8月的一天,穆军升突然接到河南老家打来的电话。哥哥焦急地催促他赶紧回家。可穆军升很犹豫,哥哥生气了,“有什么事儿能比咱爸的病更重要?”
原来,第二天,穆军升组织了20多位三甲医院的专家为邮政职工义诊,这次义诊已前前后后策划了近两个月。“我的病人有很多,我不去,患者和家属,就要白等一场;而且,活动是我组织的,我怎么能不去?”穆军升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先参加义诊。
所幸,经过抢救,穆军升父亲状况相对平稳,但还在重症监护室观察。第二天,穆军升像没事儿一样为患者细心诊疗,几乎没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焦急。义诊一结束,他马上赶回老家。
患者第一,急患者所急是穆军升行医的准则,也是他组织义诊的原则。他组织骨科、针灸、推拿、按摩专家深入建筑工地,为不少腰疼、肩膀疼的建筑工人消除病痛;他组织各科专家小分队,为失独家庭、空巢老人上门义诊,把医疗服务送到老人床边……
几年来,穆军升和伙伴们的足迹遍布内蒙古、辽宁、青海、贵州、云南、黑龙江、山东、河北等几十个省市,参加义诊的专家达到300余人次,来自北京40余家大型医院50余个学科。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穆军升说,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他计划着吸引更多的专家,组织更多的义诊,把好事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