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家啊,我当然要爱!”李晶波说得理直气壮,他觉得他做的一切,都是分内之事。
李晶波说的“家”,可不是他的小家,而是住着641户居民的“大家”。
李晶波住在国际城八区,这里是叠拼房和板楼综合小区,小区停车场免费,附近有家大医院,还有家大超市,看病的,买东西的,有不少外人把车停在小区里。一来二去,小区居民常和外来司机因为停车位吵架。
2016年,小区成立了居民议事小组,试图解决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最开始没人愿意挑头,首次开会只来了21个人。“要不我试试?”李晶波自告奋勇。
揽事容易,干起来真难。李晶波在中国银行工作,每天很忙,但他还是挤出时间,逐户登记居民车位,前后半年多,终于统计清楚社区居民车辆,“有1400多辆呢。”李晶波说。随后,他开始上网四处查资料,打电话联络,磨破嘴皮,终于谈下来一家愿意合作的车辆管理系统生产商,“前后筛选了15个道闸系统呢。”
2017年的冬天,小区车管系统开始试用。那年冬天特别冷,李晶波和居民们都自告奋勇当志愿者,在小区门口引导车辆。辖区派出所还给送来口罩和大衣,不值班的居民也给志愿者送来热水,李晶波心里暖暖的,“大家为大家,这多好!”
也有“不为大家”的。一位新搬来的业主,看着一楼小院里的樱桃树果实累累,就翻墙进去摘,正被李晶波撞见。上前劝阻,那人嬉皮笑脸,“你也想要?我也给你摘点儿?”李晶波好说歹说,算是劝住了这位业主,“你这人,怎么这么多事呀!”业主悻悻走开。
为了让业主都能“我爱我家”,李晶波建了业主微信群,社区问题解决情况每日报,事事有回音,事事有结果。业主们感受到了尊重,也积极承担起主人的责任,小区和谐起来。
李晶波常和孩子说:“爸爸为社区服务,你也要给社区里其他的小朋友做榜样。”小李听着,记在心里。
一天,李晶波带着小李在小区门口值班,一辆小车试图进入小区停放。李晶波正和别人说着话,小李跑过去和车主交涉起来,李晶波一看,赶紧走过来,没想到小李把车主说得很服气,“孩子说的对,我找别的地方停车。”李晶波摸着小李的头,欣慰地笑了。
李晶波的车位离家门口只有20多米,但他经常需要花半个小时才能走到家,居民们见了他,都要和他聊几句……在李晶波看来,这是居民对他的肯定,“我是老北京,胡同里那种邻里守望的感觉,我特喜欢,大家都能‘我爱我家’,这日子肯定有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