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延庆:地质遗迹激发“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2019-09-11 05:22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地质遗迹激发“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保护地球资源的实践者……”2019年9月8日,在长城脚下,妫水河畔的世园会妫汭剧场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地质公园”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发起了设立“地质公园日”的倡议,呼吁在绿水青山中寻求可持续发展。

“生态”已经成为延庆区的代名词。亿万年的时光雕琢形成了恢弘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风民俗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人与自然的相互交融,为延庆带来了独特的地质文化。四十多年来,延庆区立足“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打造生态品牌,创建全域旅游,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成为北京市唯一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区。而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的理念与延庆“涵养生态 绿色发展”的理念一脉相承,地质遗址保护正是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从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到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在地质遗迹保护、地学旅游开发和利用上,延庆区坚定不移地走了20余年。按照“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建设原则及“地质人文互补,景区民俗同步”的发展方针,延庆区建设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打造“地质人家”民俗旅游品牌,成功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带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人数和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同时,延庆区围绕地质公园,保育延庆“山水田林草湖”综合生态体系,开展地学知识科普宣传,提升农村生活居住环境,“地质+”效益正在惠及社会、经济、民生、环境等各个领域。

半世纪辗转

“大自然礼物”绽放生态魅力

出生在延庆区千家店镇辛栅子村的成玉和硅化木有一段五十年的缘分。“那时候我才8岁,上山砍柴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一些长得很像树木的石头,有的甚至非常逼真。”成玉回忆,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见到了硅化木。

硅化木是大自然馈赠与延庆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地下无光、缺氧、不易腐烂的环境,配上足量二氧化硅分子,漫长的时光雕琢,才形成了硅化木,而延庆东北部的千家店镇是硅化木资源的集中区,辛栅子村又被誉为“木化石第一村”。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闭塞的延庆北部山区,没有人意识到硅化木的价值,被当地农民作为石材,多用于垒墙或盖房子。“也可以说,就算知道硅化木是好东西,但是我们也不知道家门口的就是硅化木。”成玉记得,一位教授来到延庆考证,留下了“这片石头是国家级的宝物”的评价。为了保护“硅化木”,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及时从村民家中回收硅化木化石,将受损的木化石进行拼接、粘合,修建茅草亭,成立旅游公司、木化石公园、北京市朝阳寺木化石保护区。2001年12月,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审批通过,成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也是当时唯一一家以硅化木命名的地质公园。

以生态立区的延庆可没有止步于“国家地质公园”这块牌子。为了更好地管理地质公园,延庆区成立了地质公园管理处,专门负责地质公园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开发、利用和保护。2011年,当恐龙足迹化石在千家店地区第一次被发现的时候,这一串串饱经沧桑的痕迹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这座京西北小城。同年8月,延庆区(原延庆县)以燕山运动、恐龙足迹化石和硅化木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的地质遗迹为核心,以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为基础,全面启动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工作并于2013年9月9日成为“延庆世界地质公园”。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延庆地质构造特殊,完好地保留了燕山运动相关的地质记录,亿万年的地质遗迹和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雕琢了“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这里留有数百个侏罗纪晚期的恐龙足迹化石,由此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有恐龙存活记录的首都。这里留存有距今1.3亿-1.7亿年的硅化木群。这里有“千古之谜”古崖居,更有中国万里长城的精华、明长城最杰出的代表—八达岭长城,堪称北京乃至全国长城的典范。

“近年来,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在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科普、带动区域绿色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处于业内领先,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专家学者的认可,此次带头倡议设立‘地质公园日’,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有底气。”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设立“地质公园日”,进一步加强业内交流,提高人们对地质公园的认识、了解,关注地质公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自觉学习传播地质公园相关科学知识。

乡村转型

地质公园改变村民生活方式

延庆区千家店镇秀水湾村,距硅化木中心区13公里,现在总被人叫做是“郊野休闲第一村”。村民卢宝琴记得,村子里的转变是从2002年开始的。“以前养猪、养鸭,村里的柴火乱堆在各家门口,垃圾也是扔得到处都是。”卢宝琴说,大概在2002年左右,村子里开始村容环境的整治工作,家畜家禽不养了,路两边多了景观树,小山村渐渐美丽起来。

“2003年,我就开始搞民俗旅游了。”千家店的硅化木渐渐有了名气,卢宝琴追着潮流,告别了原来的农民生活,搞起了商业,小辣椒农家院成为了家庭的主要收入。“为了办好民俗旅游,我们把家里的旱厕都改成了室内冲水厕所,房子内外也都重新装修了。”到现在,小辣椒农家院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粉丝群体”,每到周末、小长假,来体验田园风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卢宝琴说,背靠着硅化木、滴水壶、乌龙峡谷等景区,秀水湾村全村大概十多户都在开展民俗旅游。“大家都过上了跟以前不一样的日子,生活环境改善了,也不再整天和土地打交道了,很多人还都学会了几句英语,有时候会有外国游客。”

千家店镇红石湾村同样受益于地质公园的建设。之前村民生活围绕着“一亩三分地”打转,年轻人则选择进城务工,村子里剩下的主要是中老年人,村庄缺乏活力。自从村子旁发现恐龙足迹这样的重要地质遗迹后,前来探访的专家、学生、游客、驴友越来越多,村子也成为地质自驾、骑游和徒步游的重要节点,村民也从中获得了商机,增加了经济收入。现在的红石湾村街道整洁、民居焕然一新,正在满怀憧憬地打造“恐龙足迹化石村”。

“可以说地质公园的建设改变了乡村的生活方式,发展方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态意识和观念也逐步增强。”地质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村民民俗旅游创业,在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还直接雇用当地居民进行地质遗迹点巡视、环境卫生治理、博物馆安保、设施建设维护等工作,同时提供农产品、纪念品的销售平台。

“让农民享受到生态红利是延庆区建设地质公园坚守的原则之一,通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地质公园发展建设中,让他们开始自发地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在保护中提升生态文明理念。”地质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围绕地质公园,延庆正在逐步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地学经济

“地质+文旅”成“两山”理论落地新路径

延庆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带火了“地学旅游”的概念,区域独特的地质资源为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极。围绕“地质资源”,延庆八达岭、龙庆峡、古崖居、百里画廊四大景区从点到面,连成一片,推动延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而此次延庆倡议设立“地质公园日”是在“地质+文旅”领域落实“两山”理论的最好例证。

延庆探索地质公园地学旅游从“地质人家”开始。“地质人家”的前身是千家店镇景区周边村民开办的民俗户。当时的民俗户条件简陋,厨房用具多是自家的锅碗瓢盆,不符合卫生标准;住宿多以农家硬炕为主,不提供洗漱设施;厕所多以农家旱厕为主,条件非常简陋。

2001年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以后,民俗旅游实现了升级换代,经营规模和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迈入世界地质公园行列后,地质公园管理处在硅化木、恐龙足迹化石区沿线,积极打造具有地质文化特色的民俗村,推出67家“地质人家”,对民俗户进行科普知识专题培训,积极鼓励村民向游客介绍家乡的地质遗迹和特色农副产品,为“地质人家”设计地质特色门牌、挂画、折页架、菜品、中英文菜单和留言簿,在保留乡村文化的同时,增加地质特色,增强文化底蕴,使其从日益同质化的民俗旅游中脱颖而出。

在“地质人家”建设的带动下,延庆区打造了62个星级民俗村、1292户星级民俗户、201户“世园人家”、55家精品民宿。百里乡居是精品民宿的典型代表。百里乡居位于千家店镇大石窑村,地处地质公园园区。“小院也经常举办与地质相关的活动,让到访的游客能够近距离地接触来自上古时期的文明,如探索画廊里、徒步登山、地质科普等。”百里乡居创始人王晓丽说,小孩子来到这里,最喜欢的活动叫“寻石彩绘”,即在山野中寻找“树枝石”,观察它的形状与纹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手中的画笔涂抹出生动的画面,让古老的石头焕发新生的光彩。

此外,延庆区还推出了15条地质公园精品自驾、骑游、徒步旅游路线;深挖地质元素和文化符号,合作开发纪念品67种;与北京延庆世界葡萄博览园等当地企业签订战略伙伴协议,合作开发了葡萄酒、蜂蜜、杂粮、花茶等特色农产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自地质公园建设以来,延庆千家店镇旅游人数逐年攀升,从2003年9.14万人次,到2013年的71.26万人次,增长至2017年的86.94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从344.79万元,到6040万元,再增加至7655.5万元。

不仅是千家店镇,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环延庆北部、东部、南部山区,其中囊括全域内30余个景区景点,年吸引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影响力辐射全区。据统计,2013年成功创建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以来,延庆接待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接待游客数量约占全区接待游客数量的47%。

今年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公告》,北京延庆成功入选。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整合全区地质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地学”的功能,为其成功入选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