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公共文化机构志愿者让阅读“活”起来

2019-09-13 02:29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公共文化机构志愿者让阅读“活”起来

“陶奶奶戴上眼镜,仔细地看起信来……她看完信后,将其折好放进信封里,随后从抽屉里拿起一个大海螺,放在耳边倾听着……”9月11日14时,在首都图书馆的集体视听阅览室内,一场特殊的电影正在放映。和其他观众不同,这里的观众大多是靠“听”的。

阅览室里座无虚席,大大的放映幕布垂下来,一部名为《泉水叮咚》的电影正在放映,观众多为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前边几排的还戴着墨镜。他们都是首图的读者,但他们是视障朋友,只能靠听来欣赏这部电影。为视障朋友“讲电影”的正是首图文化志愿者乌日娜,她身穿蓝白相间的志愿者服装,在阅览室后边的播音桌前,跟随着电影的进度,将一些无声的画面声情并茂地讲解出来。

“为了这次解说,我把这部电影看了六七遍。”乌日娜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讲电影”既需要和电影时间轴“对得上”,又需要在不干扰原有对白的情况下增加画面解说,让观众更完整地欣赏到电影内容。整部电影持续90分钟,乌日娜跟着电影的进度讲了90分钟。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乌日娜第一次为视障朋友们“讲电影”了。她参与的这个志愿服务项目名为“心阅书香”,是专门为视障朋友开展的一项有声阅读的志愿服务项目。

据该项目负责人李强东介绍,项目自2013年3月开办至今,每周定期邀请视障读者及老年读者参加,至今共举办活动400余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千余人次,服务视障读者及老年读者10000余人次。目前,“心阅书香”拥有志愿者团队19支,志愿者总人数达千余人。

同样在11日下午,朝阳区少儿图书馆亲子阅览室开展了一个以“中华战魂——老北京胡同中的民族魂”为主题的阅读活动,10名志愿者以“炮儿局胡同”为例为学生们讲述发生在胡同中的故事,将阅读活动主线牵引到在抗战时期“炮儿局胡同”中被关押的民族英雄吉鸿昌的故事中来。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城市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公共文化机构已确立了38个志愿服务站,包括图书馆系统23个、文化馆系统15个,涉及16个区,并已招募注册了6000余名志愿者。在9月1日至10月30日之间,将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各机构服务站志愿者队伍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用优质的志愿服务工作,为国庆70周年添彩,擦亮北京文化志愿者这张亮丽的名片。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作者:刘婧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