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脚沾泥土 绘就民意“路线图”——万名人大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垃圾管理条例修订活动综述

2019-09-16 05:25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脚沾泥土 绘就民意“路线图”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

作为全国第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2年正式实施,在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垃圾源头减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北京正处在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加强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做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让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今年8月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走进街道社区,围绕是否应该总量控制、是否应该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等8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中的关键问题,面对面听取市民群众意见建议,让法规修订的过程,成为开门立法、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的过程,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北京市民的新时尚。

这是本市首次在法规草案形成阶段,就将拟修订的内容,通过三级人大代表交给群众征求意见。为使意见更聚焦,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会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拟定了统一的宣讲提纲,明确修订条例的必要性、重要问题以及市政府为方便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拟采取的措施和市民对市政府加强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使万名代表带着同样的问题和需求听取不同选区群众的意见。

一个多月来,全市16区人大常委会同向发力,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联动,500余位市人大代表、3000多名区人大代表、近8500名乡镇人大代表,总计1.2万余名代表深入全市247个代表之家、2348个代表联络站,面对面直接听取24万余名市民、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者、环卫工作者及4170个单位的意见建议。

从在媒体上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到组织万名代表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人大代表脚沾“泥土香”,绘就出垃圾分类立法的民意“路线图”,是立法程序逐步完善、立法制度不断进步,更是立法工作日趋民主科学的体现。

市领导率先垂范

“带头干”也“带着干”

8月初,活动部署启动伊始,市委书记蔡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市政协主席吉林等担任市级领导职务的市人大代表便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走访、入户、座谈,市领导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先后深入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和农村地区,从如何限制过度包装,到设置具体处罚额度,再到破解理念认同、行动滞后困境,市领导带着问题,与市民群众面对面,不仅倾听条例修订的民情民意,还深入了解市民群众希望政府在生活垃圾管理过程中考虑和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对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建议,问需于民,更问计于民。

“一把手”率先垂范,既是“带头干”,也是“带着干”。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纷纷以人大代表身份深入基层,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联动,形成上下同心、上下一体的强大合力。全市16区主动作为,有的区印制调查问卷,面向社区居民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有的区制作宣传折页,利用农村大集和人口集中区发放宣传,有的则组织人大代表走进学校、幼儿园,注重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蔡奇强调,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是民生大事,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要坚持问题导向,开门征求意见,总结试点经验,抓好《条例》修订,使立法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的过程,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家一站”架起

代表百姓连心桥

如何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让代表更广泛地联系群众,也让基层的经验和声音更有效地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给出了答案。

8月29日下午,昌平区东小口镇政府四楼的人大代表之家里,坐满了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和物业管理者。

“回南小区试点垃圾分类10天,垃圾减量了60%。”镇环境卫生管理中心主任于晓杰的一番话,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也让参加活动的市人大代表缪平印象深刻。

面对代表们的追问,于晓杰进一步给出解释。从齐全的各类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到30多人组成的“绿马甲”垃圾分类志愿队,再到大家自行改进研制的“破袋神器”和“垃圾分拣盘”等实用小工具,软硬件措施综合推进下,小区厨余垃圾正确投放率超过90%,垃圾减量率达65%。

于晓杰一边说,现场的人大代表、物业和居民代表们一边记录。“这样的经验很值得推广,大家的意见我也会记录下来,梳理汇总以后及时反馈上报,为立法提供参考,也为更好推进垃圾分类提供思路。”缪平说。

此次征求意见活动中,“一家一站”让代表与市民群众得以“零距离”接触,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人大代表“聊天”。

东城区8个代表小组分别走进3个代表之家和95个代表联络站,征求近8000位市民、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者、环卫工作者以及857家单位的意见建议共750余条,实现156个选区全覆盖;

丰台区29位市人大代表、194位区人大代表、173位乡镇人大代表,深入146个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等,征求近6000位市民、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者及342个单位的意见建议;

通州区以16个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站和197个代表联系点为载体,三级代表参与率均达到了81%以上。同时,四千余名选民代言人作为代表助手进驻站点,深入群众,协助三级人大代表共征求近2万名市民、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者以及223个单位的意见建议;

……

一个个“履职阵地”,让群众在身边社区、大街小巷就能看到代表履职的身影,既让代表更好地为民用权、为民服务,也让代表履职更有归属、更有责任、更具民意,把人民当家做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问题导向

让民意看得见摸得着

垃圾分类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每场意见征询活动,人大代表都会首先讲解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再就强制分类、源头管控、处罚措施等立法核心问题征求大家意见。

“厨余垃圾有机质含量高,简单填埋会污染环境,混合垃圾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容易发酵,污染环境。此外,居民丢弃的垃圾中,约20%-30%是可回收的,50%-60%是厨余垃圾,真正有害的只有1%左右。”作为人大代表,东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汤钦飞在建国门街道的意见征询上开门见山,直接指出了修订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重要性。

一些社区工作者和物业公司代表建议,在早晨、晚上、夏季等垃圾产生数量较多的时段,可以针对性地增加垃圾收运频次,避免垃圾投放点超负荷运转,减少二次分拣工作量和衍生污染。部分来自远郊区的市民则提出,针对设施农业、民宿等农村产生垃圾较多的行业,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集中建设垃圾处理站、增加清运频次等方式,及时对垃圾进行消纳处理。

除了座谈、走访等形式,石景山区八角街道还设计了调查问卷,包含9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包括“是否应该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是否应该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作出强制性的规定”“是否应该对违反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设定处罚”等。不仅如此,问卷还特别对违规投放垃圾到底该罚款多少钱进行了意见征集,并以对个人处罚为例,设定了“50元以下”、“50至200元”、“其他”3个选项。

“如果组织所有的居民都来参加面对面的意见征求活动,难度较大,于是街道就想出了发放调查问卷的主意。”八角街道工作人员高觉书说,人大代表们带着问卷,陆续深入八角街道的23个社区,尽可能多地向社区居民、物业管理工作者和辖区单位员工发放。最终收集上来的民意调查结果,将整理反馈上报,供修订法规时做参考。

从从事环卫工作多年的专家学者,到身体力行引导居民分类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从社区工作者和物业代表,到带着孙子孙女一起来的热心居民,征求意见活动中,各方主体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将日常生活中事关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建议、矛盾和问题面对面交流分享,立法的思路逐渐明晰,分类的共识逐渐凝聚。

履职声音

全市16区、万余名人大代表、24万余名市民群众……一个多月来,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的意见建议经过梳理汇总,为条例进一步修改完善汇集民智、凝聚共识,也为条例修订后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民意基础。

共识

群众意见与修法建议高度契合

“代表和群众对法规修订的主要内容达成了高度共识,征集到的意见与专班提出的修法建议高度契合。”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主任郝志兰表示,大家在8个关键问题上形成了三方面共识:高度认同垃圾减量和分类、高度赞同通过修法明确垃圾分类义务,同时普遍认为修法时机已经成熟。其中,超9成群众赞同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商品和快递的过度包装、对违法投放单位及个人设定罚则,建议加强信用惩戒、加大对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的处罚力度、建立分类收运监督职责等。“这些高度共识就是我们的立法基础。”郝志兰表示,法规起草工作专班将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完善条例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此外,群众普遍认为现行条例的实施为本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建议加快条例的修订工作进程,争取年内修订出台。

建议

强制减量: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物品使用成焦点

面对垃圾分类的严峻形势,群众高度认可强制减量和强制分类,88%的人赞成实施生活垃圾总量控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物品使用成为大家的集中“槽点”,94%的人认为应当限制商品和快递的过度包装,92%的人赞成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

“强制减量要有强制措施。”房山区人大代表沈建松建议,从源头抓起,杜绝快递过度包装。

垃圾分类公司负责人刘杰则建议,在快递、外卖的包装盒上,最好能印制垃圾分类投放的提示,促进源头减量。

此外,有基层单位建议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再生纸的使用比例,不使用一次性杯具等用品;部分代表建议积极推行净菜上市,果蔬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要逐步建设处理设施,就地处理烂叶菜根等,从源头减少厨余垃圾等。

强制分类:对多次违反分类投放者加强信用惩戒

郝志兰介绍,群众普遍认为,只有发挥法律制度刚性的约束作用,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的法定义务才能推动垃圾分类从理念上的认同到行动上的自觉。88%的群众认为对居民垃圾分类义务作出强制性规定很有必要,91%的群众认为应加强信用惩戒,90%的群众赞同对违法投放的单位和个人设定罚则。

“条例中应当对奖和罚的问题进行明确规定。”昌平区东小口镇副镇长嵇杰提出,如果没有条例的支撑,基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很难作出处罚。

商户代表邓银平支持对多次违反分类投放者加强信用惩戒。他认为与信用惩戒挂钩对于居民来说与实际利益相关,不仅限于道德范围。

也有人建议,应奖励与惩罚并举。朝阳区双井街道工委书记董健表示,对做得好的居民进行奖励,才能形成倡导垃圾分类的好环境。

强化分类收运责任:实施垃圾分类全流程管理

部分收运企业仍存在混装混运和先分后混的现象,影响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96%的群众认为应当加大对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的处罚力度,95%的群众认为应当建立分类收运监督职责。

群众普遍反映,应强化垃圾收运企业的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责任,尤其要杜绝“投放时分类,运输时混装”的行为。有人建议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处罚额度,通过12345市民热线发现问题及时举报,执法部门要依法处理。有物业公司代表提出,应出台细则,对垃圾中转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促进转运过程的分类和及时运输、消纳。

此外,有人建议,可参考“河长制”的有关做法,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的责任,实施垃圾分类全流程管理。

加强宣传引导:安排“指导员”帮助分类

石景山区人大代表田景安在环卫系统工作多年,在他看来,厨余垃圾分不好,生活垃圾分类就白干。对此,居民都有共识,但普遍反映不知道该怎么分。

“前几年,也曾经搞过垃圾分类,为什么悄没声没影儿了?”石景山苹四社区居民马琳认为,宣传工作可以“再加把劲儿”。

东城天坛街道居民马燕意见类似,她希望能制作一些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动漫公益广告,宣传垃圾分类,通过电视、地铁、公交等进行播放。

作为全市第一个垃圾分类小区,西城区大乘巷教师楼的指导员崔湘文介绍了小区内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垃圾分类指导员的重要作用。“小区内设置了智能分类系统,能积分换礼品,指导员们每天都进行宣传,大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投放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便民措施: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收集容器

垃圾分类要因地制宜。有居民建议,对于平房院落可以考虑入院收运垃圾,对于楼房区可以增设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对于老旧小区可以在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置一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收集容器,在其他方便投放的区域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

也有人建议在部分社区采取撤桶撤站流动收集的投放模式,预约上门及固定驿站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安装智能垃圾桶。

针对远郊区,有人建议研究农村垃圾治理的有效途径,推广生活垃圾低温裂解技术,实行就地化处理,解决山区垃圾收运难题。

代表有话说

市人大代表缪平:

立良法的基础是充分调研

“我对在北京市成功推动垃圾分类充满信心。”谈及此次参加活动的感受,来自昌平团的市人大代表缪平脱口而出。活动期间,他先后来到昌平区东小口镇和北七家镇,发现基层干部号召力强、干劲足,居民有很强的垃圾分类意愿。

由于从事能源工作,缪平对垃圾分类议题一直很关注,但带着“命题作文”到基层征求意见,让他有全新感受:“过去对理论了解得多,这次对基层实际情况掌握得更扎实了。有的居民很腼腆,但对我们没有保留,这种突破既有渠道的沟通,让我们听到很多宝贵意见。”

既要倾听民意,也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意见建议。缪平建议,因地制宜出台城乡结合部、农村、城区的垃圾分类路线图,更有针对性指导垃圾分类落地。同时要强化物业的职能,通过物业引导居民参与。

缪平坦言,这次活动是对自己履职水平的“锤炼”。立良法的基础是充分调研,今后将加大对社情民意的挖掘和了解,注意在群众反映的问题中找共性,为形成高质量、有建设性的议案和建议奠定扎实基础。

大兴区人大代表甄众学:

垃圾分类不允许有旁观者

大兴区人大代表甄众学所在的清源街道人大街工委组织多场活动,向居民代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物业服务公司负责人等征求意见。活动不仅发放宣传材料还进行问卷调查,收到良好效果。

“大家都表示支持修订条例。”甄众学说,活动还征集到27条意见和建议,特别提出要明确政府、街道、企业、物业等各方职责,细化责任追究,让人人参与垃圾分类、人人担当垃圾分类责任,不允许有旁观者和看戏心态存在。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作者:高枝 武红利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