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陈晓龙兴高采烈地加入主题表演队伍,却得知这样一个消息:分配给他的角色只是预备队员。假如哪位正式队员表演当天受伤或生病,他马上替补上,否则,他只能看着队友们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联欢。
“刚开始确实有点失落,因为很期待通过自己的表演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上一份贺礼。但是后来慢慢调整心态,意识到预备队员也是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甚至比正式队员责任更重一些,因为正式队员只需要记自己的动作,而预备队员一个人要记七八个人的动作和点位,虽然是预备队员,但我一样骄傲。”陈晓龙说,接受了这一点,就觉得自己没有违背初心。
预备队员没有记有动作、点位的手册,他们只能向正式队员借来手册,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制作自己的点位图,然后背下来。陈晓龙同时是七位正式演员的备选,光是点位他就得记七百多个,“记第一个人的动作时是最难的,因为点位都是纯数字,没规律。但这东西就得靠硬记,学的时候导演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我们,记完这个跟上一个连起来,再记下一个。”现在,陈晓龙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一张张动作地图,如何走、朝哪个方向走,早已了然于心。这是他每天练习十四五个小时的成果。
排练路线时,预备队员像影子一样跟在正式队员身后;排练动作时,预备队员有单独的场地,要求更高也更严格。枯燥的训练难免让人有懈怠沮丧的时候,这时,330名预备队员们之间就会相互安慰鼓励:“说不定能上场呢?赶紧好好练吧。”
除了担任备演,陈晓龙他们还要在正式表演前,在场地上“打点位”——把点位图一张张贴在天安门广场上,为随后的表演做准备。
“现在我只希望自己不用上场,因为正式队员们和我一样,为这场庆典做出了这么多努力、付出那么多,我不希望他们留下遗憾。”陈晓龙祝愿他的伙伴们10月1日能发挥出最高水平,共同为伟大祖国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