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国庆了嘛,我们社区的老姐妹们手巧,拿毛线制作了国旗画,打算布置在这街边的橱窗里呢。”在通州区梨园中街一巷小巷管家芦凤群正忙着布置橱窗,大红“福”字、小红旗,让改造一新的小巷,又多了一份喜庆。中街一巷,原本是连一棵树都没地儿栽种的背街小巷,经过一年多的整治提升,短短260米长的街面上竟然冒出了4个“迷你花园”,增绿近300平方米,街边还有了文化橱窗。
梨园中街一巷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位置,被夹在玉桥南里小区的楼群间,是一条典型的背街小巷,街面上最宽的地方也不过才10米。“以前太乱了。”说起梨园中街一巷,在这里住了20多年的芦凤群翻出手机里的一张老照片。记者看到,本就不宽的小巷两侧,竟然一辆挨一辆、骑着马路牙子停满了机动车。芦凤群说,路中间就留了可供一辆车通行的空间,行人无奈之下只能在车缝里穿行。
几十年来,梨园中街一巷内连种一棵树、摆一盆花的地方都没有。小巷北口原本有一片200平方米左右的小空场,却被栅栏圈起,建起彩钢板房,开起了文具用品店和早点铺。
2018年1月,对梨园中街一巷的整治提升项目正式启动。解决停车乱象成了首要任务。施工人员第一时间便沿着道路西侧施划了45个虚线停车位,供玉桥南里小区的居民停车。为了防止再发生路侧乱停车的情况,改造中还特意将道路东侧的人行便道升高。“现在机动车就算想停,也停不上便道了。”通州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科科长张春霞说。
除了规范停车,过去完全插不进一丁点儿绿化的小巷,这次还巧妙地设计了4处“迷你花园”。梨园中街一巷北口的200平方米违建被全部拆除,改成了一处步入式的迷你花园。而沿着小巷由北向南步行,身边还出现了一处处凹进去的休憩空间,别看地方不大,座椅和花草树木一应俱全。
“在整治提升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给梨园中街一巷增加绿化。在对附近小区考察后,我们发现,玉桥南里小区靠近围墙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片空地。干脆,管小区借点地吧。”张春霞说。
在和居民商量后,围墙被推倒重砌。每隔一段距离,围墙就凹进去一块,向小区借上15平方米左右的空间,砌起花池,种植上花草树木,树下则摆放上木质的长椅,修建成可供行人休憩的“迷你花园”。这样“借”出来的迷你花园,一共修建了3处。“这是枣树,这是山楂,这是松树,这是国槐,都是北京的乡土树种。这不是国庆了嘛,又种上了适合秋季的万寿菊,增添喜庆的氛围。”张春霞笑称,如今,每天从早到晚,买菜回来的老人、带着孩子的家长、饭后出来散步的居民,都爱在“迷你花园”里坐坐。
国庆节前,除了插挂国旗,梨园中街一巷临街的墙上还新添置了透明的橱窗。将社区巧手老人们制作的珠艺寿桃、福字、手钩毛线鲜花都摆放在橱窗内进行展示。“橱窗摆上这些手工艺品,小巷更有家的感觉,节日气氛也上来了。”玉桥南里社区主任刘羽佳边说,边帮芦凤群把一面小国旗插进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