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戏曲文化周三天吸引七万余游客
戏曲演进园林 打造沉浸式体验
2019年中国戏曲文化周正在北京园博园举行,不少市民走出家门来到园博园,享受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大餐、游览秋日园林美景,与家人、朋友一起欢度假日生活。据了解,截至10月4日晚,中国戏曲文化周开幕三天接待游客达7万余人次。
自10月2日开幕以来,全国65家专业院团、社团带来370余场戏曲及周边艺术表演,在园博园内22处空间相继上演。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丰台指挥部办公室、活动组组长吴婧介绍,今年的戏曲文化周更加突出戏曲与园林实景及观众之间的融合,通过“沉浸式”环境设计,让在现代剧场被各种技术手段层层包装的戏曲,回归自然的样态,让游客变“走近”为“走进”,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戏曲大多诞生于亭台楼阁,园区景色自然成为了戏曲演出的环境。让戏曲在实景中演出,能带给观众真实感,形成整体的沉浸感。”本届戏曲文化周总策划程辉说。比如北京园聚景阁上演的浸没式北京曲剧《茶馆》,主殿内模拟了“老裕泰茶馆新开张”的场景,观众像茶客一样坐在茶馆里,演出就在他们之中开始了。穿梭在大堂中的演员们像老板、伙计、茶客,时不时还坐到观众身边唱,让观众仿佛穿越回20世纪初期的老北京,感受北京的历史与时代风貌。晋中园拥有原址原貌迁移而来的明朝古戏台,除了上演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折子戏系列专场之外,“天下第一团”的代表性剧目也在这里亮相。
宛如一座古希腊露天剧场,鹰山广场上的森林剧场首次在戏曲周亮相。国家京剧院的《戏曲音乐演唱会》、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中西融合剧目《美狄亚》等组成的演出,与森林剧场可谓相得益彰。“演员、乐队与观众们的近距离互动,与在剧场的演出有很大不同,音乐的旋律飘荡在山石森林间,增添了无限自由与遐想的韵味,所有演员、乐队及观众陶醉其中,感受大自然与音乐赋予的美。”国家京剧院的表演者张玳侨这样说。
此外,今年的戏曲周更加注重群众的参与性、体验性。走进“忆江南”园,只见踊跃体验戏曲上装的观众排起了队,一张张花旦脸绽放着欢乐的笑容。结束化装后,她们又移步到外庭,跟着昆曲演员学起了身段表演。“忆江南”园依次还原化装、学戏、练功、乐队、服饰、戏班活动、舞台演出等情景,展示了“百戏之祖”昆曲的艺术魅力。
北京园内的八角鼓艺术工作坊也备受观众青睐。除了戏曲体验课,观众还可以在戏曲高跷、群组式人物扮演、行进式身段表演、戏曲韵律操、戏曲元素气球人偶等近距离接触中,全方位体验戏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