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赵红飞,为清理跑道每天得走上25公里;他叫林智慧,为飞机排故能连续工作18小时;他叫李喜龙,为做好协调把责任扛在肩上。他们,都是无名英雄,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空中梯队保驾护航的保障者。“飞行员是把忠诚写在祖国上空,我们是把忠诚写在战鹰上。”当代军人的誓言,朴实无华却感人。
清理跑道每天走出一个“半马”
皮肤黝黑,身材精干。“十一”阅兵前夕,在午休的间隙,记者见到了赵红飞,某场站场务连连长。参与国庆阅兵的空中梯队中,有几家单位就在该场站训练,赵红飞和54名官兵负责场内机场跑道的维护。
“这次阅兵参阅机型技术先进,类型较多,大小飞机同场训练,对跑道的保障提出了很高要求。”赵红飞介绍,场务连官兵是场站中入场最早、离场最晚的一群人。每天早晨,他们要在第一班飞机起飞前3个小时进场,纵向到边、横向到点地将跑道检查一遍;每天傍晚,待所有飞行训练结束,他们得再走上一圈,遇到夜航,他们晚上10点才能开始检查修补道面,工作完成已是凌晨。
飞机起飞、降落时,他们也得随时待命,“特别是大飞机,尾流强,扬起的砂石若不及时清理,就可能对紧接着起飞的小飞机带来危险。”赵红飞说,为避免视线盲点,官兵们集思广益,发明出S形检查法。首先,大家利用大数据,将跑道划分为600个小区域,重点监测容易出问题的区域。然后,将600个区域“包干到人”,每个人在检查时走S线路,不漏掉一条缝隙。
“绝对不能因为我们的疏漏,让战鹰受到任何损伤。”10年兵龄的老连长说,每个人每天在机场轻轻松松就能走出25公里,一个“半马”的距离。
不是99.9%而是100%没问题
和赵红飞总在奔走不同,机械师林智慧的工作很安静。飞机维护实行的是机组专责制,林智慧每天的工作就是要确保他所负责的那架飞机没有问题。“不是99.9%没有问题,而是100%没有问题。”林智慧记得,有一次,他所负责的飞机出了些小故障,为了排除故障点,他从早上6点忙活到夜里12点,整整18个小时。
“有时候,你得保持一种姿势几个小时不动,只为了安装一个零部件。”林智慧说,虽然机务维修工作并不轻松,常常一干就到凌晨,可机械师都有一个信念:故障不过夜,不让任何一个隐患带上天。
发扬工匠精神无名也英雄
“今年的空中保障任务,无论是参阅单位、参阅人员还是飞机机型、种类,都超过了国庆50周年、60周年阅兵和‘9·3’阅兵。”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政委李喜龙告诉记者,仅从机型看,该场站要保障的机型就有歼-20、歼-16,歼-10C、歼-10A和空警2000预警机五种。
李喜龙给保障工作总结了两个三。一个是三难,即协调难、保障难、把关难。一条跑道几家单位同时用,大小飞机同场训练,谁来飞、怎么飞都是难题。第二是三险,即相撞的风险、鸟击的风险和砂石危害飞机的风险。“9月是鸟类迁徙的季节,据我所知,有两种鸟的迁徙路线就经过场站上方,再加上本地鸟类,鸟撞击飞机的风险也不小。”
为了调动最大的力量,李喜龙成立临时党委,教育每一个人都要树立大局观,发扬工匠精神,提高保障人员的能力素质。“在这里,无论你是场务人员、机务人员还是政工干部,人人都要把跑道当成自己的家事。我称呼它为‘大场道观’。”
“无名也英雄!”在场务连营地,记者看到了这样五个字。这群永远在幕后的保障官兵最爱说的一句话是:飞行员是把忠诚写在祖国上空,我们把忠诚写在战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