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发现古墓葬

2019-10-24 03:45 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发现古墓葬

70余座古墓初步判断为明清时期普通墓葬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天坛南门外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了70余座古墓,初步判断这批墓葬为明清时期的普通墓葬。

目前,发掘现场已经被围挡遮住,并有保安24小时值守。东城区永外街道相关负责人向北青报记者证实,在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区域的范围内,在施工中确实遇到有疑似墓穴的存在,现已按照相关要求上报相关部门。

据北京市文物局介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配合东城区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10标段建设,今年6月20日至8月29日,市文物局组织市文物研究所在改造工程占地范围内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发现了这批古代墓葬。

10月9日起,市文物研究所依据《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开始对前期勘探发现的古墓葬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工作人员已经发掘古墓葬70余座,有少量文物出土,其中包括瓷罐、陶罐、铜簪和铜钱等。据介绍,这批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极少。根据出土的墓葬形制、随葬品及以往周边地区发现的古代墓葬,文物部门初步判断,这批墓葬为明清时期普通墓葬。

永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东城区的永定门外街道范围内,这一区域在历史上属于北京的外城范围,永定门原也为北京外城门之一,因此在区域范围内更新改造过程中挖掘出“墓葬”实属正常。据了解,清末民初,官员和富人多住在天坛以北的地区,天坛以南则是平民百姓和民间艺人的居住地。此次考古发掘的区域处于外城,应该是普通人生活区。

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核心区重大的民生项目,目前施工过程出现的这些墓葬对施工不会产生影响。不过,目前项目虽然没有亮眼的文物出土,但考古价值依然存在。因为考古不是盗墓或者鉴宝,是利用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遗存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这也是为何文物部门强调,要在工程开始前先进行考古勘探的原因。

据了解,目前本市已经公布了68个地下文物埋藏区。根据规定,埋藏区内,不得擅自动土。《文物法》也明确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前,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赵婷婷 蒋若静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