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昌平区西沙屯村,村内大量生活垃圾无序堆放、公厕无人清理、各种破木碎砖堆砌的临时建筑摇摇欲坠,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10月18日,本报对此进行报道后,昌平区有关部门立即着手,对村内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督促整改。目前,随着各项措施逐步落实,记者回访时看到,村里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沙河镇西沙屯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地区,2018年纳入到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范围。目前,村内非住宅部分地块已经完成腾退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住宅腾退。
据沙河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针对西沙屯村在拆迁腾退期间产生的环境脏乱问题,镇政府已于10月19日启动了集中清理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村内已累计清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1220余吨,新增垃圾桶120个。为引导村民规范投放垃圾,每个垃圾桶旁都配有“垃圾入桶”的提示语。
如今,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逐步推进,村内居民反映的私搭乱建、公厕失管以及河道污染问题也陆续得到整治。据了解,整治工作持续至今,村内拆除侵街占道板房15间,清理堆物堆料80余处,8个废弃旱厕及其周边环境也都得到了持续改善。
目前,为保证棚改期间的村庄环境整治效果,沙河镇已增设20名环卫工作人员,并将垃圾清运频次由每天一清增至每天两清。同时,成立了巡护队,加大巡查管理力度,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本报记者 景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