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来自北京青年报教育圆桌公号的小记者们来到前门粮食店街3号的“六必居博物馆”,同学们在这所刚刚落成的博物馆里走访体验有近600年历史的酱菜文化。
始创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的中华老字号六必居,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1853平方米,由“食肴之将”“源远流长”“涅槃重生”“与时俱进”四大单元,以及“六必居老井”“传承人工作室”“研学实践区”三大体验部分组成。
当来自教育圆桌的小记者们看到馆内陈列着六必居数百年来的账册、照片、功牌、印章、房契、算盘、油灯、酒壶、牌匾及生产器具等近百件藏品,无不瞪大双眼。馆内既有发掘的六必居明代老井,也有复原的昔日老店,更将“六必工艺”采用人物雕塑和场景融为一体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使之身临其境了解这个历尽沧桑数百年酱园的创立与发展,共同分享中华饮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63岁的六必居酱腌菜高级技师陈杰,是行业内首位工人出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的酱菜专家。陈杰长期收集整理六必居文物、史料,在筹备建设博物馆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当天他现场给小记者们讲解了糖蒜的制作工艺,并手把手教同学们制作“糖辣干”,回答孩子们关于酱菜的各种提问。
首农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六必居致力于以各类经典产品满足消费需求,同时为适应消费者对老字号文化和情怀的追求,“六必居博物馆”应运而生。围绕首都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功能定位,“六必居博物馆”以老字号品牌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为依托,将店之历史与国之文化兼容并蓄,彰显六必居“忠义信业为本”源文化、中国酱菜文化传承者定位及老字号“铸造诚信、活力民族品牌”发展愿景,使世人真正走进中华老字号、品味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感受中华大工匠精髓、以文化自信彰显民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