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北京推出一系列医疗新政,
让北京的老百姓看病更便捷了!
北京三级医院有望“先诊疗后结算”
“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已经在北京社区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实行。未来,患者在三级医院就诊,有望不再反复排队划价缴费,而是在完成诊疗离开医院时一并结算费用。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健康中国-清华现代医院管理论坛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新发展大会上透露,下一步计划把“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方式扩展到本市三级医院。
雷海潮说,北京市在2019年创新60项改善医疗服务举措的基础上,明年初步打算继续推出不少于20项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目前北京地区3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部分二级医院已经实行了“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方式,深受患者和老百姓的欢迎。“先诊疗后结算”,即患者看病过程中的检查、化验、取药等每一个环节,不用再去排队等候划价缴费了,只需在最后离开医院时一并进行费用结算即可。
北京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 手机随时查询下载
去医院看病,浅黄色的收费票据相信很多人不陌生。以后,这些票据将逐步实现电子化,省去开票时排长队的等候,还能随时下载打印使用,免去日常保存的麻烦。
小千发现,就在12月1日,天坛医院成功开出北京市市属医院第一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正式拉开北京市财政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的帷幕。
过去,患者要获取医疗收费纸质票据,需要在医院收费窗口排队等候,加剧了医院窗口的服务压力。如今,交费人直接通过医院的小程序,即可获取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渠道更畅通,使用更便捷。具体来说,票据在信息系统内将自动归集到个人名下,交费人可随时查询下载,既解决了交费者排队等候取票的烦恼,又消除了就诊收费纸质票据丢失、损毁的担心。
北京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财政部门将联合有关部门,在总结天坛医院经验的基础上,陆续向医保患者及住院患者推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进一步加大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改革力度和深度。
北京市35家医院设中医流感专台
近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北京市2019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意见》,今年,北京市中医局则在35家医院设立中医流感专台,6家医院开设儿科流感专台。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中医局要求各中医医疗机构要为社区居民、患者提供中医药流感预防饮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市中医局下发的流感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意见中的预防方剂或自定预防方剂炮制预防饮,为患者提供预防饮服务。二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要泡制预防饮放置在医院门诊大厅服务台,提供给患者免费饮用。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可将流感预防处方提前调剂、代煎,在本机构及医联体协作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选择使用。
除此之外,北京市中医局还明确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中医医疗机构要在流感季节设立流感专台,建立健全流感的诊疗服务流程,明确流感的分区就诊原则,规范开展流感中医药防治。中医儿科诊疗中心设立24小时流感专台,6家中医特色儿科诊疗中心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儿童流感中的特色优势,在流感高峰期提供24小时的儿科诊疗服务。
3年统一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为“120”
“北京计划用3年时间,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统一为‘120’,实行全市统一指挥调度,逐步实现一个急救号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意见建议。
北京市副市长卢彦表示,北京计划用3年时间,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统一为“120”,实行全市统一指挥调度,逐步实现一个急救号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逐步将999号码回归红十字会“救灾、救助、救护”职能。同时,实现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急救呼叫满足率大于95%,服务满意率大于98%的目标。今年急救呼叫满足率的目标是超过90%。
“回天”地区将增6个医疗服务项目
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对外披露,为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水平,昌平区发改委批复了七里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项目已在本月开工,预计明年建成。至此,“回天”地区已有6个医疗服务项目正在推进中。
七里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位于昌平区七里渠南北村(CP00-1600-0018地块),总建筑面积9677平方米,其中地上4997平方米,地下468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预防保健用房、综合诊疗用房、健康教育用房、康复用房、行政与后勤管理用房及室外工程等。
“‘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医疗卫生领域进展显著。”这位负责人说,截至目前,瑞旗家园和天北街道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移交,正在进行装修改造;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清华长庚医院二期项目等3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此次获批的七里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为提升“回天”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