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龙观街道新龙城4期北门值勤的社区工作人员王宜强正在为社区居民发放当天出入证。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摄
“又是两万步”!5月2日傍晚,仍然在回龙观街道新龙城4期北门值勤的社区工作人员王宜强低头看了眼手机。他向下翻了一会儿,找到妻子的对话框发了句,“今晚值勤,晚些回去”,就赶紧回到置顶的几个社区群,处理未读的50多条消息。
“五一”假期对于王宜强来说是忙碌的:早上8点,他要赶在居民大量进出之前,到居委会领取当天的彩色出入证,依次发到社区6个大门的值勤岗位,确保每位居民出门能够领证,回到社区再次收回。
和普通出入证不同的是,这批证件是社区为了“五一”假期特意赶制的,从4月28日到5月7日,每天一种颜色,出门发进门收,与已有的出入证配合使用。“尽管北京下调了防控等级,但是为了确保社区安全,有效排查高风险地区返京人员,社区依然坚持节日期间严格防控不放松。”王宜强说,“如果居民出示的证件颜色和当日不符,就意味着不是当日返回,我们需要进一步检测他们这些天的出行轨迹,如果来自疫情高发地区,还要采取居家或集中观察措施。”
新龙城社区是北京市超大型社区之一,6500户、2万余人共同生活在这片66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用王宜强的话说,“围着社区走一圈,起码也要一小时。”但是与社区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区两委干部一共也就14人,为了假日期间疫情防控力度不减,社区选择了这种“双证合一”的独特管理办法。
“好在居民都很理解配合,通过我们前期联合物业在楼门出入口张贴通知,以及进出社区口头通知,基本做到了人人尽知。” 王宜强说,不过在4月28日第一天试点时,社区根据估算印制的7000张新出入证仅3小时就发完,后来几经调整才稳定到每日2万张,基本能够覆盖社区全天的进出量。
在社区,让王宜强操心的远不只出入证。眼瞅着门口这摊子事完成,他又忙起社区底商的安全巡查。随着复工复产和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社区工作由过去专注疫情防控向综合管理转变,周边近500家商户就是工作重头之一。按照任务要求,所有商户王宜强每季度至少要走访一圈,这意味着每天都要走访5家商铺以上。
“五一”节前,社区南门的苏宁小店换了店长,店面布局也有所调整,王宜强心里一直惦记,这次就趁有时间抓紧看看。应急灯、灭火栓、消防牌,王宜强一项一项查得很细,然后逐一在安全生产综合巡查登记表上勾选备注。他叮嘱尽快在楼梯拐角加装疏散标识、更新地面安全指示箭头,就转身前往下一家巡查。
走访期间,他还时不时会接到居民的电话咨询和街道12345热线派单,有些需要当时回复,有些需要回到居委会查看政策后回复。于是,王宜强就一直往返于值勤岗位、店铺底商和居委会间,一天下来马不停蹄,只是傍晚值勤时才顾上看一眼手机。记者问他:“‘五一’有没有出游打算?”王宜强笑着回答:“压根儿就没往这方面想,满脑子都是社区的事,谁让我们管理的是超大型社区,这份责任在我心里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