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老胡同里有了新生活 在城市更新中凝聚发展新动力

2020-08-30 17:24 央视网

来源标题:北京老胡同里有了新生活 在城市更新中凝聚发展新动力

胡同是北京最鲜明的特色之一,蕴藏着百姓生活的烟火气息,承载着千年古都的乡愁与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多次指示,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北京市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走向小康的路上,全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在前门草厂社区,“小院议事厅”里正讨论得火热。在这个社区公共事务议事平台,居民聚在一块讨论的都是群众自家门口的事。

73岁的朱茂锦在草厂四条胡同住了一辈子,这儿距天安门只有两公里。胡同里街坊邻居间亲切的问候、走街串巷的吆喝,这些老朱年轻时的记忆,曾经随着胡同的破败变得模糊。  

不顺畅的胡同,被居民比作“肠梗阻”。其实对这样的老城区,北京一直不断在改造。2017年,前门东区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升级:46条胡同路面得以修整、院落外立面按传统手艺修复、公厕全部通水清洁、居家燃气改电环保又安全。  

更让朱茂锦难忘的是,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来到他的家,和他们一家人一起包饺子、炸饹馇、聊家常。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北京市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拓宽老城保护整治新思路,近年来对前门、什刹海等十多个片区进行恢复性修建、疏解腾退,改善5万多户居民的住房条件。

青砖灰瓦、木槛朱门,胡同留下来传统味道,也引入新的活力。草厂四条胡同口的三里河公园,就融合水穿街巷的江南风格,亭台流水、花簇绿荫给老胡同增添了几分姿色。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北京市已完成22万多户民居的改造。老胡同里有了新生活,也在城市更新中凝聚发展新动力。一些符合条件的腾空院落变成民宿、长租公寓和文化创意园,吸引大批年轻人居住、创业。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