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宫廷金鱼特展再现“木海观鱼”盛景

2020-09-17 06:32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宫廷金鱼特展再现“木海观鱼”盛景

16日上午,2020年宫廷金鱼特展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全国12个省市带来的70个品种、1200多尾金鱼集中亮相,还有水泡眼金鱼、龙睛蝶尾、武汉猫狮等珍稀品种,展示种类之多、之稀有为历史少有。作为北京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一项活动,展览将一直持续到9月25日。

本届金鱼展在布景上十分讲究,传统木海搭配睡莲等水生植物,旁边还有细竹等盆景高低组合,在太庙红墙映衬下颇有盆盎生趣、金鳞悠然的美好观感。历史文化展区则采用情景再现模式,活灵活现地展示了金鱼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华夏文化底蕴,另外还有艺术文化展览,集中汇集了当代画家对金鱼的艺术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特设了武汉金鱼展专区,10个木海展出了武汉特有的猫狮品种,以及极具武汉本地特色的珍珠品种。武汉猫狮是武汉金鱼代表品种之一,头部丰满,肉瘤发达,眼睛、吻都被头瘤覆盖,形似猫脸,憨态可掬,深受广大金鱼爱好者喜爱。武汉珍珠又称鼠头珍珠,鳞片上堆积有大量钙质,中央呈坚硬的半球形凸起,像一粒粒晶莹饱满的珍珠,以此得名。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是全国最早陈列金鱼的公园之一。1935年,由“金鱼徐”送选的宫廷金鱼,参加在太庙举办的北平市物产展览会荣获特等奖。新中国成立后,“鱼把式”孙宝林师傅将文化宫金鱼发展至家喻户晓,尤其是“木海观鱼”堪称当时一大盛景。2015年,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与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恢复了位于太庙玉带河东北隅的金鱼展示区,名曰“鱼之寓”。

北京是中国金鱼的发祥地之一,历来就有养殖和赏鉴的传统。金鱼作为国粹,积累、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自明朝以后,宫廷金鱼被紫禁城勤劳、智慧的“鱼把式”们培育发展起来,至清朝达到鼎盛,曾有300多个宫廷金鱼品种争奇斗艳,异彩纷呈、种类繁多。故宫、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天坛公园、紫竹院公园、北海公园、北京动物园都曾经养殖或公开展示过金鱼。

在北京市民生活中,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在民俗、宗教、传统艺术、历史发展中,处处可以看到金鱼游弋的身影。目前,北京市观赏鱼养殖品种构成上,金鱼、草金鱼约占50%,锦鲤约占40%,其他如热带鱼、水生观赏动物约占10%。金鱼主要包括龙睛、珍珠、王字虎头、鹅头红、望天、鹤顶红、水泡等30多个品种,锦鲤主要包括红白、墨底三色、白底三色、黄金、丹顶、浅黄、秋翠等20多个品种。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责任编辑:冯翀作者:孙云柯 王天淇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