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三山五园”:熟悉的地方带来精彩的期待

2021-01-18 08:17 光明网-《光明日报》

来源标题:北京“三山五园”:熟悉的地方带来精彩的期待

在北京的西北郊,有这样一片区域,几乎是每一个来到北京的人必去的地方——东西连绵超过10公里,面积68.5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园林遍布……这,就是“三山五园”地区。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从150多年前开始,北京的历史文献中就有了“五园三山”“三山五园”这样的称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站在战略全局上把握北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时代方位,保护和利用好“三山五园”,无疑是彰显大国首都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的题中应有之义。

让“园林紫禁城”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三山五园”是北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曾经组织过一次全球视域下“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利用调研活动,得出的结论是,“三山五园”的山水灵秀与人文荟萃,始终是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指出,“三山五园”是世界造园史上的杰作,是中国文化被世界认知的重要代表之一。当年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走向世界,引发了欧洲出现中国风格的园林。西方著作多次明确提出“三山五园”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年8月26日至28日,已在全国巡展6年18站的三山五园文化巡展,第一次探索跨出国门。“江山如此多娇——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光影艺术展”在法国巴黎罗斯柴尔德公馆成功举办。法国主流媒体评论称,这是三山五园文化巡展首次亮相海外,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三山五园研究中心主任贺艳认为,“三山五园”是没有围墙的历史城区,在清代是与紫禁城同等重要的“园林紫禁城”,这恰是北京作为古都有别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之处。

“三山五园”还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龙头和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枢纽,两个文化带从地理位置上交汇于颐和园昆明湖。由此,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将“三山五园”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典范地区和国际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

 用学术为保护和利用开好处方

“顶层设计已经把‘三山五园’保护利用的价值提高到同北京老城保护比肩的高度了,‘三山五园’的保护与发展非常需要坚实的学术支撑。”

说这话的人叫张宝秀,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院长。

张宝秀坦言,“三山五园”研究力量长期分散在不同高校和研究机构,需要搭建一个共同的学术交流平台。深藏在皇家档案等历史文献里的原始资料和分散在各处的研究成果也需要进行整理和汇集。

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北京市海淀区和北京联合大学在2013年共同推动成立的。与研究院同步组建的,还有三山五园文献馆。经过7年多的发展,如今三山五园文献馆馆藏图书近4000册。文献馆以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北京建都以来与“三山五园”相关的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文化、自然等各方面文献资料,并以提供数字化阅览服务为使命,不断提升学术服务水平。

2020年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10月份举行的第七届三山五园研究院学术年会聚焦“三山五园”历史记忆与文化使命。专家学者们围绕“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三山五园研究》集刊第一辑同步出版发布。

截至目前,“三山五园”地区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不可移动文物12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近期,“三山五园”地区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首批6家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三山五园”有着浩如烟海的研究亮点,且不说建筑艺术、林田水系,单是纸张运作、植被树种、翰墨石刻就足够研究一生。

如何使学术研究真正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使其真正成为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兴盛这篇大文章的强力引擎?

“对‘三山五园’而言,要让学术真正成为文化发展的灯塔。既需要围绕一个个点位在学术上精耕细作,更需要学界围绕文化强国战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样的顶层设计,去挖掘和阐释‘三山五园’蕴藏的巨大价值,为保护和利用‘三山五园’开好处方。”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说。

始终与首都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现阶段的北京,减量发展是特征,创新发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北京立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聚焦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

古老的“三山五园”,如何同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早在十几年前,已故的圆明园保护专家汪之力曾与著名学者叶廷芳在《光明日报》上开展过一次关于该不该复建圆明园的争论。至今,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那一次争论双方纯粹以学理交锋,私下还是好友,堪称一段学术争鸣的佳话。

当时,主张重建的一方学者强调,经历了那场大火,圆明园固然应该成为人们铭记历史的见证。但历史上“万园之园”的瑰丽与辉煌,同样应该以一种方式重回世界。由此而建议恢复山形水系、植物配置和部分古建筑。

与此同时,北京最大的国有企业首都钢铁集团,为了首都功能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很长时间以来,如何赋予首钢老厂房新的时代价值,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山五园”和首钢老厂房,真能有什么交集吗?

今天,在首钢一座“筒仓料锥”内,“重返·万园之园”——数字圆明园光影感映展利用数字光影技术为老厂房赋予了新的生命。

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超高清视频和立体沉浸式交互技术,观众得以走进历史,亲眼见证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的数字重生,构建起历史与今天、文化与科技、遗产与公众的对话。

从遗产空间和造园意境双维度重现圆明园“远逝的辉煌”,炫丽影像和前沿科技背后,是严谨而深厚的历史考证与科学研究。

据了解,数字圆明园精准的复原成果来自于清华大学团队20年的持续研发。其间,80余位专业人员,跨越海内外查阅了1万余件历史档案,描绘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完成遗存现状的数字孪生及其历史场景的三维重建,在虚拟世界里精准再造了一座圆明园。

有了2000余座数字建筑模型、1000余件山石植物模型、360度全景场景做支撑,观众可以饱览通过虚拟拼接和数字色彩还原出的“五彩西洋楼”,感受三维建模结合数字手绘呈现出的武陵春色,通过虚拟现实全景游览九州“家国天下”的宏大气魄。

围绕“三山五园”的“科技+文化”实践还在路上。畅春园是目前遗存最少的一个;香山静宜园28景尚未恢复;即使在清末重建了的颐和园,也比乾隆时期的清漪园缺失了花承阁屋等不少景观,就连昆明湖中三岛,也只有一岛上可见涵虚堂。未来,对“三山五园”进行全面的数字复原,将不断带给人们新的惊喜。

贺艳介绍,数字技术赋能历史遗产,作为新时代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方式的突破创新,旨在构建起一个时空逆行之旅,全面呈现“三山五园”历史全景,使文化遗产“动”起来“活”起来,促进历史城市的文化复兴、产业复兴和活力复兴。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8日 05版)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