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扩至全市

2021-02-27 00:34 新京报

原标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3月1日起施行,明确“保什么”“怎么保”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扩至全市

 

2019年4月18日,南池子大街136号皇史宬南门宿舍区,一位居民推车走出宿舍区。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1月27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3月1日,条例将正式施行。

在2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大城建环保办副主任冶冰介绍,原《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是2005年正式实施的,当时它是作为首个明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地位的地方性法规,这在当时也是在全国各省市当中走在前列的,条例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条例实施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条例进行了重新制定。

保什么更加清晰

涵盖北京全部的行政区域

冶冰对新版条例同原条例相比的主要创新点进行了解读。

新版条例涉及的保护内容范围更广、对象更全、内容更加丰富,最大限度地涵盖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信息。

“其中既有传统的保护内容,比如老城保护是上一版条例的重点,这次依然是重点。同时又有新版城市总规确定的新的保护内容,比如,三条文化带、历史建筑,都是本次立法新的重点内容。”冶冰说。

条例明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涵盖本市全部的行政区域。突出老城、三山五园地区这两大重点区域,将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纳入保护体系。明确了历史建筑、传统胡同、革命史迹等11项保护对象。冶冰举例说,历史建筑和革命史迹、传统胡同和传统地名都是非常有北京特色的保护对象,也都纳入到法规的保护范围。“应该说从内容上来讲本次条例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做到了不遗不漏”。

谁来保更加明确

建立了“保护责任人”制度

条例强调名城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单位实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名城保护工作机制。冶冰认为,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机制的一个大的格局要求,也是一个总体要求。

条例明确了保护的主体责任。在政府管理责任方面这次条例强化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在名城保护当中的统筹和协调职能,发挥政府“统”的作用,同时又明确细化了规划、住建、文物、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了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做到“有统有分、职责明确”,有利于保障条例的具体实施。

在具体保护责任方面,这次条例建立了“保护责任人”制度。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分别确定了相对应的保护责任主体。“这些保护责任主体有属地的区人民政府和街道、乡镇政府,比如,三山五园地区就是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冶冰说。

怎么保更加精准

建立保护名录、预先保护制度

条例建立了保护名录、预先保护、强制申报等新制度、新举措。

“这几项制度在我们原条例当中是没有的。这就导致了一些未纳入保护名录的建筑因为法律地位不明确,所以在城市更新过程当中可能就消失了。建立名录制度就是从源头加强保护,列入保护名录首先要进行普查,然后有公示和政府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决策。形成了一条行之有效、具体的保护措施。”冶冰说。

至于预先保护制度,就是尚未纳入到保护名录当中,但是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对象,在尚未纳入名录之前把它纳入到预先保护的范畴内,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认证纳入到名录当中。“这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应保尽保”。

怎么用更加灵活

明确合理利用、有序开放原则

冶冰说,条例明确规定要建立正面或者是负面清单,明确鼓励、支持什么,或者是限制、禁止什么,并且规定要合理控制商业开发规模,利用也必须符合底线和满足基本要求。

条例提出优化工业遗产等历史建筑使用用途的一些专门举措。比如,鼓励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等文化功能。名镇名村可以根据规划的要求发展特色产业和开展适度的经营。

“条例还完善了相关的机制,老旧厂房或者是一些老旧的建筑在不改变其规划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使用,当然使用要符合正面清单。”冶冰说。

■ 回应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进一步优化调整建设项目审批职能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周楠森表示,在名城保护体制机制方面,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将纳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体系,将进一步优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能,强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职责。东城、西城、海淀等区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构建设,强化管辖区域内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等重点区域保护的统筹协调和实施工作。

同时,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进一步优化调整建设项目审批职能,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和开除既有建筑或者是改变既有建筑的外立面、屋顶或者结构的核发规划许可工作。结合城市更新的有关政策,为老城的街区更新探索一条适合老城特色的实施路径。

在空间规划管理方面,目前北京已经建立了三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框架,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组织编制了核心区控规、副中心控规、分区规划、乡镇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开展了老城、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的编制。

市文物局: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

市文物局副局长凌明表示,市文物局将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我们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制定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明确具体任务并推动落实,带动老城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凌明说。

据介绍,太庙、景山、皇史宬等近百处文物开展搬迁腾退、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展示开放,北海医院和天意商城拆除降层,正阳门至永定门御道景观贯通并连通绿色空间,整体提升了中轴线南段慢行环境。

凌明表示,还将推动社稷坛、先农坛、贤良祠等重要文物的腾退整治、展示利用,优化遗产周边环境和城市风貌,带动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多层次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