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G云端草莓园”亮相北京海淀。一排排种植草莓的廊架下,能练瑜伽、喝咖啡、听钢琴,十足的文艺范儿。最抢眼的是,为草莓喷肥施药用上了机器人,科技感满满!
位于海淀区温泉镇的中关村科普农庄的“5G云端草莓园”,外观就是一个普通的温室大棚,走进去却发现别有洞天,1200平方米的大空间里,自动喷灌车根据程序设定巡航施肥,水肥控制、保温补光、绿色防控等全部交给5G云端管理。19个悬挂在空中的草莓栽培廊架,可自动升降,最高可以离地2.5米。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郑禾介绍,把草莓廊架悬挂在空中,草莓廊架下的空间可以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比如,铺上垫子就能练瑜伽,园内一角还设置了休闲区,市民可以坐在木质圆桌边,慢慢享用一杯咖啡。”
草莓园应用的“5G云端草莓栽培系统”是北京市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5G通讯草莓无土栽培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环境控制、智能机器人、水肥一体化、LED植物补光、UVB杀菌等多种技术和设备。尽管投入的人工少了,但是云端草莓园的产量可一点都不低,亩产可达3000公斤,相较普通草莓生产能够增产一倍。
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于腾飞表示,海淀区还将继续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将空中种植、立体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等新理念、新模式拓展到其他作物品种,在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引领和带动其他农业园区创新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文、图:柯南雁 李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