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述评:在京西大地上壮阔行进

2021-05-11 05:35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在京西大地上壮阔行进

(1)

2021年五一刚过,融于门头沟青山绿水之间的109国道新线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但见吊车忙碌、夯基垒台,这条预计于2023年贯通的北京正西方向首条高速路,将把这京西第一道生态屏障和中心城区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

如果彼时飞驰在这条高速路上,会不会产生一种“穿越”之感——一面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的新发展;一面是革命老区百年涅槃的奋斗路:门头沟,将以这样的打开方式全新亮相!

门头沟,是北京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京郊第一个县级党组织、北京地区第一个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都在这片热土上诞生。徜徉在绿水青山间体味红色基因,沉浸式体验那些红色文化纪念馆和景点,便会深沉地感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那就是“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

老区的历史让我们明“智慧”之理。积小胜为大胜,就是当年我党针对平西地区敌众我寡之现实,提出的“多打小仗”的游击战术安排:“手枪队”神出鬼没,袭敌于不意间;“工作队”行动迅速,屡挫日伪图谋。“插入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成为我们党斗争智慧和力量的生动写照。

老区的历史让我们增“理想”之信。革命理想高于天。早在1920年,革命先驱李大钊便派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员“裹粮”前行,沿铁路深入矿区宣传革命,火种撒向工友,星星得以燎原。黑暗的矿洞里,轰鸣的铁道旁,先驱们用脚底板一脚一脚留下了为理想而斗争的足迹。

老区的历史让我们崇“忠诚”之德。门头沟第一位中共党员崔显芳可谓满门忠烈,八个子侄中三位牺牲于革命战场,去年其子崔阳春回到门头沟,见到父兄曾经战斗过的热土不禁老泪纵流。在泪光中,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说“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在泪光中,我们明白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朴素内涵。

老区的历史让我们力行“实事”。城市照明更亮眼,公交港湾更温馨,乡村道路更平坦……点点民生事,在兹念兹心。124项民生实事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门头沟热心人”擦亮基层治理品牌;“创城”冲锋号吹响,京西大地人人争先!

(2)

迷人的门头沟,迷人的浅山区。在这里,永定河缓缓流淌,述说“京西文化带”的文脉传承;71.2%的林木绿化率让人感受“绿屏”之美;小院+精品旅游诠释“田园综合体”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共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体制的顶层设计已经架起了“四梁八柱”;而北京市也于近年相继出台了一揽子事关生态涵养的制度设计,特别是按照2020年7月公示的《北京市浅山区保护规划(2017—2035)》的要求,全市的浅山区将实现“青山绕城、绿水环山、森林繁茂、良田美景”的目标。

按照中央深化改革的系统观念,有的改革需要整体推进,有的则需要基层根据实际情况“率先突破”“率先成势”。作为北京唯一的纯山区,门头沟在生态体制改革方面“势”在必得——

一方面是“关”。从2005年开始,门头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关闭了270多家乡镇煤矿和500多家非煤矿山、砂石厂。清水镇下清水村村民于克明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以“采”为生的情形,印象里只有一个“黑”字,矿上走一圈,衣服黑、鞋黑、风黑。而现在他在“清水花谷”生态观光园里务农,人在山水间、花香画中游,每天100元工资,早已实现脱低,而且日子越过越好。

另一方面是“护”。林长制护山护林、清洁小流域生态治水,遏制“开发冲动”,坚守“三个严禁”。雁翅镇苇子水村完整保护了始建于明代的100多亩梯田,于是,“护”的成果,写在了“漫山遍野黄金铺,错落有致芬芳吐”的独特景观里,写在了小院+游客们的乡愁里,写在了农民鼓鼓的钱包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老矿区能源基地功能向生态涵养功能转变,从大拆大建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变,从粗放城乡管理向精细化转变,门头沟生态体制改革,从最深处折映出一条“丰”泽而渔、“护”林而狩、见绿又生金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之路,也必将是一条充满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之路。

(3)

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字首当其冲。展开“老区新章”,我们看到:

——在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智能文创园区一层空间内,微链科技的总工正在给机器人手臂“灌注”编程。完成这道工序后,这些装着智能摄像头的机器人臂,便能实现对快递包裹的智能自动分拣,这是“数字转型”之新;

——不仅是“门十条”政策,园区内企业还可以享受门头沟革命老区政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北京“两区”政策、新首钢协作配套区和首钢国际人才社区政策,这是“政策叠加”、优化营商环境之新;

——炭厂村以险村搬迁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炭厂之路”。2010年村集体总收入536万元,人均所得5909元;2019年村集体总收入1476万元,人均所得18600元,村民钱袋子翻了三倍。这是“乡村振兴”之新;

——“一线四矿”打造“小火车”这一绿水青山间的“流动民宿”,山水河田,一站一景,这是点亮矿山工业遗存的“创意之新”;

——人手相连成“心”形,金色、绿色、蓝色相间的LOGO,佩戴在胸前,这就是“门头沟热心人”的品牌,形成了以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模式,这是“治理体系”之新;

……

从政策组合拳到区域协作,从优化营商环境到自然和文化要素资源整合,创新,正在成为门头沟篇章里最醒目的一节。

(4)

人民创造历史。回眸北京的发展史,门头沟区人民在京西大地上做出了一盆火、一腔血、一桶金、一片绿的重要贡献。时光隧道中,一句句铿锵的话语,一张张朴实的面庞依次闪回,串接起京西大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平西山区最早的播火者之一崔显芳,被敌人严刑拷打,临终之际给子侄留下的遗嘱就是三个字“跟党走”;

为了坚定做好“两山理论”守护人,毅然从煤矿营生中痛苦转型的斋堂镇军响村农民杨树新,最朴素的理念就是“为了子孙的幸福,再也不能这么挖下去了”;

为了恢复废弃矿山的绿色,腰系绳索在峭壁上喷洒泥浆的工人王凯说,“为了让苗木把根儿扎在石头里,再难也得干啊”;

中关村科学城门头沟人工智能科技园物业经理刘思阳说:“‘加班’不算什么!短短一个月我们的进驻率从85%上升到88.25%,马上将提至91.5%!”脱口而出的一串数字背后,见证着一座老工业园区的成长。

……

从烽火连天岁月中的革命前辈,到科技园区的工作人员,从主动转型的采矿人到峭壁上的“植绿”工人,可敬可爱的门头沟人民在岁月中书写奉献,在大地上注入深情。

今天的门头沟,抖擞“讲奉献,争第一”精神,“一园四区一小院”尽显红色基因之动力、数字转型之未来、绿水青山之品牌,“创城”目标凝聚人心、基层党建赶超先进,开局新气象,开出精气神。

煤山写下奉献史,青山带起新格局。今天,当我们壮阔行进在京西大地上,一盘积势已久的大棋局正在徐徐拉开框架,在新发展格局中胜势可期!

文/本报记者 蒲长廷 李泽伟 王薇 王斌 林艳 武文娟

责任编辑:詹雨泉(QZ001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