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智慧工地”护航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建设

2021-05-12 07:23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智慧工地”护航重大工程建设

工作人员在察看“智慧工地”系统大屏幕显示的实时数据。 本报记者 陈强摄

工作人员在察看“智慧工地”系统大屏幕显示的实时数据。 本报记者 陈强摄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东南组团一标段,施工方中建八局日前上线了“智慧工地”系统,通过集成、分析大数据,让管理人员在中控室内就能“看得到违规、听得到噪音、闻得到粉尘”,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施工。

随着淡蓝色的灯光亮起,纱网幕布徐徐降下,3D全息投影视频出现在记者眼前。“整个工程的工期有1000多天,为了保质量、保工期,我们在开工前利用软件模拟了施工进度,这条视频总长不过3分钟,却能一目了然地表现出施工流程。”相关负责人指着幕布旁边的大屏幕说,视频中的每一帧,都可以单独放大,帮助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项目进度、重点、难点,异形结构,管线综合等进行可视化交底,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大保障了工程质量。

大屏幕还可以实时展示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对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物料、劳务、施工环境等多维度采集到的数据,并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比如,塔吊用红色、办公区用蓝色、通道区域用绿色……此外,还会有专人定期到施工现场采集全景影像,通过在“智慧工地”系统内对比模拟图像,方便管理人员直观了解工期进度情况。

“整个工地转一圈下来,至少需要20分钟,不少地方还会因为物料遮挡等因素看不清楚,现在有了电子设备帮忙,相当于工地有了‘眼睛’和‘鼻子’,让工地聪明起来,看得见违规操作,闻得到空气污染。”相关负责人说,工地上有32个监控点位,每个点上除了视频探头,还有大气检测设备,可以将图像和数据传回“智慧工地”系统,不仅如此,在高达数十米的塔吊顶部,也安装了智能设备,每一个塔吊的转角、吊重、荷载比、力矩比以及高空的风速,都能被实时监测,防止塔吊之间产生碰撞。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陈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