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大桃曾被端上国宴餐桌,“国桃”因此成为平谷区高标准大桃的知名品牌。2020年,刘家店镇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国桃基地,进行标准化种植,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科院、北京农学院、平谷区果办等单位,开展试验示范任务。
首个国桃基地位于寅洞村,面积约60亩。它有什么特殊之处?种出来的桃有多好吃?记者日前走进基地探秘。
桃枝还田改良土壤
土壤改良,是种出好桃的第一步。
果园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枝条和落果落叶,平谷区实施“生态桥”工程,将果园废弃物制成有机肥料还田,改良土壤。刘家店镇10个试点村,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个百分点。
国桃基地还进一步开展了有机质提高极端试验,一次性投入47吨/亩有机肥,以30厘米耕层计算,有机质含量达到12%,是国标一级土壤的3倍。
引种90多个新品种
平谷区果品办联合国桃基地,引进大桃新品种90余个,选育适合消费市场、平谷气候、土壤条件的大桃新品种。
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90多种大桃中,最甜的一种糖度能达到25度。还有一种酸得人直流口水,试验成功后,计划在妇产医院周边售卖。
农业机械开进桃园
与传统桃园相比,国桃基地的桃树枝杈并不凌乱,且树木间距大。这是出于农业机械进桃园的需求。
平谷区果品办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果农平均年龄较大,劳动能力减弱,劳动力制约了平谷大桃产业发展。因此,机械化成为必由之路。
传统果园行距4米株距4米一亩地38棵,原来果农怕树劈叉,就要用竹竿撑起来,遍地是竹竿进不了农业机械。国桃基地研究了倒拉枝技术,在树中间立个杆子,用绳子拉着树枝,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再配合修剪,小拖拉机就可以携带除草机等配件进入果园了。
较宽的果树行距,也使得果子的着光面积增大,甜度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