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心有所托情系民 七彩暑期学子乐 ——海淀中小学暑假生活扫描

2021-07-27 14:28 北京时间

来源标题:心有所托情系民 七彩暑期学子乐 ——海淀中小学暑假生活扫描

中关村三小/供图

剪纸艺术家教小朋友剪纸 中关村图书大厦/供图

海图北馆/供图

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植物知识 高玉超/摄

走进图书馆学分享红色故事、参观古代童话作品展,参与《诗红》文化游……览盼望已久的暑假模式已经开启了,孩子们欢呼雀跃。不过,与此相反的是,很多家长开始犯起了难,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孩子没有人看管……如何科学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成了大多数家长最急于解决的难题。按照市区教委的有关部署,中关村三小主动承担了第一期暑期托管服务,为海淀街道内确有暑期看护困难的家庭,本着“学生自愿、教师志愿、公益”的原则提供暑期托管服务。今年的暑期和往年有了不同,孩子们的假期不仅充实还丰富多彩。

学校托管

“您上班,我带娃!”

中关村三小南校区暑期托管班开班

“我很喜欢参加学校的暑期托管班,在这里不仅可以提高写作业的效率,当我遇到不会的难题时,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而且课程设计的特别丰富。作业写累了可以做眼保健操,还有室外的体育锻炼,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玩手机了。”中关村三小五年级16班的陈祺璇到校后首先进行了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时间她完成了部分暑假作业,随后,陈祺璇和其他同学一起到旁边的绘本馆进行绘本阅读。近日,中关村三小南校区60名孩子暑期开开心心重返校园,开启了“暑期托管”的第一天。

据了解,这是中关村三小南校区响应区教委号召,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家长“看护难”的后顾之忧,成了承担首期托管任务的学区,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开启孩子们快乐的暑期生活。本次托管班的60名学生全部是自愿报名,分别来自4所不同的学校,分成2个班进行看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暑期托管班课表,课程涵盖了晨读、自主学习、阅读、体育等几项内容,托管时间为8:30至17:30。

多样课程 安心守护

学校每天给学生安排了不少于2个小时的体育锻炼、2个小时的自主阅读时间,同时还借助“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安排了安全教育、科学探索、人文赏析、红色影片等视频欣赏和互动交流的时间。

速叠杯、快乐跳、双人跳绳……上午10点,在学校的体育馆内,学生们正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趣的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很有趣,我特别喜欢。”中关村三小四年级学生陈昊琦说。

高弥菲是八一学校四年级的学生,早上八点多,她的爸爸骑着电动车花费十几分钟把她送到中关村三小南校区后就去上班了。“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暑期托管,很激动,在这里不仅能进行学习还能交到一些新朋友,所以我特别期待。在这里我也不用天天中午吃外卖了。”高弥菲告诉记者,因为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家里没有老人能够看管她,所以就报名参加了暑期托管。

学生自愿 教师志愿

在书记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组建了专班工作小组,对学生报名、教师安排、场地选用、托管服务内容都进行了提前规划和精心安排,“我们的暑期托管服务以看护为主”中关村三小副校长陈俊荣介绍。

张昆是中关村三小的一名党员、骨干教师。早上八点多,她迎接学生入校,然后带领孩子进行一小时的自主学习,而后是眼保健操、体育锻炼、午餐(午餐费30元)。下午,依然安排丰富的体育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有着多年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张昆认为,参加暑期托管服务谈不上压力,但是责任重大。“这是一项利好的惠民政策,身为教师,必须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踏实、有意义而又有点儿新鲜感的暑假。”

据悉,学校有百余名老师志愿报名参加暑期托管服务,学校党员干部、骨干教师主动带头参加。“根据学生报名情况,为减轻教师负担,学校轮流安排教师参加服务,每位教师最多看管一天,学校干部做好对接工作。”陈俊荣说,这样,在完成好托管服务任务的基础上,老师们也能够在暑期得到一定调整,同时完成学习、培训、备课任务,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快乐托管 安全至上

“安全”是暑期托管服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市教委要求,暑期托管要实行校园全封闭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据了解,各暑期托管服务校都在安全上下足功夫。

为了促进家校间的合作,学校通过“家长信”的方式,告知学生应该带齐相关用品以及防疫物品,还有相关注意事项;通过“接送卡”,保证学生在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安全对接,接送卡上需填写学生的姓名和学校名称,并粘贴一寸照片,家长们持有接送卡才可以接送孩子;学校告知家长学校负责人联系电话,畅通家校联系,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托管情况,学生每天进校门测温、进行晨午检,学生结束托管后学校对教室消毒,在疫情防控方面,学校非常严格。(记者 刘畅)

红色阅读

科普观影 公益直播 非遗课堂

中关村图书大厦系列活动异彩纷呈

记者从中关村图书大厦了解到,7—8月,每周六16:30为童书故事会时间,中关村图书大厦的骨干员工会为孩子们分享红色经典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传承革命精神。

暑期期间,中关村图书大厦以新颖、独特的形式开展,包括“童书故事会”“科普观影会”“公益直播”“主题读书会”“走进非遗课堂”等系列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充实学生的假期生活,让青少年度过一个健康、有益、愉快,且有教育意义的假期。

在科普观影会活动版块,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专家团队等顶尖科研单位的专家们将为孩子们传播科学知识;在直播活动版块,邀请自然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文化学者等专家与孩子们互动交流,以少儿阅读为主,围绕儿童阅读、写作及家庭教育等角度进行分享;在主题读书会版块,邀请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刘阳走进中关村图书大厦,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变迁,感受“三山五园”文脉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进非遗课堂的版块,中关村图书大厦还邀请了非遗传承人、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等艺术家通过“授课+互动体验”的形式为孩子们提供剪纸、石画、中国结、石猴、木贴画、面塑艺术等现场制作活动,孩子们现场与老师互动交流,亲手制作作品,提高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其中之美,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中关村图书大厦在各楼层显著位置还分别推出主题出版物展示,精选适合青少年读者暑期阅读的少儿、文教、文学、国学、历史等类别优质图书进行集中陈列,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购买。大厦还推出图书买赠活动,其中包括中信出版社的《DK小科学馆系列》同系列、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字帖特惠联展等。(记者 郭兰兰)

徜徉童话

古籍里的故事“活”了

中国古代童话作品展走进海图北馆

中国古代的童话从哪里找?想寻找精品童话却无从下手,好不容易找到了童话原文,却因文言文晦涩难懂而弃读。或许,海淀图书馆北馆近期的这个展览可以帮到你。“诵读百年路展阅新征程”中国古代童话作品展,近日在海淀图书馆北馆一层少儿部正式开展。展览将持续至8月底。

此次展览是2021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举办的儿童阅读月系列活动中较具特色的活动之一,选择的大多是大家不太熟悉的作品。有选自唐传奇《李公佐传奇》的“古岳渎经”,据说其中的水神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还有选自唐代著名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的“叶限姑娘”,是比西方早上很多年的中国版《灰姑娘》。此外,展览还有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女化蚕”等少见而生动且有意思的童话故事。

展览吸引了大批小朋友前来参观,小朋友们边走、边看,沉浸在多彩缤纷的古代童话世界里。他们在这里遇见“中国”探秘埋藏在中国符号里的中国文化密码,了解古时风物、古代传统,增强了他们对华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萌生了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了中国人独特的美学趣味。

海淀图书馆北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展览从中国古代典籍中选取了22个具有代表性满足当代少年儿童兴趣的童话作品进行白话改写,并根据故事内容绘制专属插画,“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接下来,海淀图书馆北馆在暑期还将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讲座、游览、走读、展览等方式,推动全民阅读的热潮。(记者 杨思)

游进经典

品《诗经》赏植物

《诗经》植物文化游走进翠湖湿地公园

“没想到两千多年前《诗经》里的植物如今还能在这里见到,真是太神奇了!”五十七中高一学生亓思源感叹道。

7月25日上午,由区园林绿化局主办、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承办的“《诗经》植物文化游”活动在翠湖湿地公园启动。五十七中学的学生和家长一同游园,感受植物的文化脉动,品赏《诗经》的文学之美、植物之美。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植物是《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被赋予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与社会、人生、情感紧密相连,变得鲜活生动。而《诗经》中收录的约140种植物,半数以上都可以在翠湖湿地见到。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生态腹地,作为北京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普教育基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生态修复的示范、科普科研的基地、生态旅游的窗口、城市发展的绿心、水源涵养的功能区,更是开展生态宣教、传播中华文化、展示海淀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绿色平台。公园内植物资源丰富,现有草本植物382种,木本植物73种。

“活动旨在通过对《诗经》中植物的介绍,让大家对《诗经》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和对植物更新的认识。同时充分利用公园丰富的植物资源,让更多市民走进公园,参与到湿地的保护及科教宣传工作当中。今年也是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翠湖湿地公园将继续紧紧围绕践行初心使命、为群众办实事这个主题,落实生态惠民措施,推进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翠湖湿地公园生态科教科工作人员周宇琦表示。

“《诗经》植物文化游”活动秉承公益原则,在翠湖湿地公园开放日面向预约游客免费开展。活动中,工作人员沿固定游线对翠湖湿地公园现有的、《诗经》中所提到的其中19种植物进行专业讲解,如荇菜、荷花、芦苇、香蒲、藜、蓼、菫、桃等。亓思源一路紧跟讲解员,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还不时用手机对着各种植物拍照。“一路上通过工作人员对植物的解读,增进了我们对诗经的理解,感受到植物中的文化脉动。希望以后可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让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绿色北京,翠在海淀。翠湖湿地公园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湿地保护与修复、打造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高为群众办实事的水平,深度挖掘、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突出科普教育特色,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让全民共享海淀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记者 高玉超)

责任编辑:周姝含(QZ0021)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