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榜样贾利民: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领跑者”

2018-01-09 05:43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贾利民: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领跑者”

十多年前,“高铁”还是高新科技名词,如今,它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的出行方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体系最完整、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傲人成绩的背后,有一个人功勋显赫,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高铁自主创新“领跑者”的贾利民。

30岁出头

任博士生导师

贾利民出生在新疆克木齐,七岁那年,他离开新疆跟随父母回乡探亲,第一次见到了火车。蒸汽机牵引的列车带来的震撼,征服了年幼的贾利民。怀揣着对火车的痴迷,贾利民考入上海铁道学院(现为同济大学)。去上海求学的前夜,许多叔叔阿姨来家里送他时说,“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快把铁路修到阿泰勒来,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94年,刚30岁出头的贾利民就被破格晋升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1991年到2004年,贾利民分别在智能控制及智能自动化理论、铁路智能自动化及智能控制以及铁路信息化技术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突出贡献。

攻克青藏铁路

监控难题

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铁路人”,2004年,贾利民接受了北京交通大学的邀请,来到我国轨道交通领域最高学府任教。这一年,青藏铁路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作为通向拉萨的交通大动脉,青藏铁路要穿过上千公里的冻土层。一旦列车或者线路发生故障,巡查、维修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到岗。

“这就需要一套高灵敏度的监控、应急指挥系统,可以无人值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完成故障判断和报警。”贾利民带领3位青年教师和6名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参研单位一起投入技术攻关。他们往返奔波于北京和西宁两地,前后历时约一年半,“青藏铁路运营与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终于开发成功。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当T27次列车顺利抵达雪域圣城拉萨时,贾利民眼睛湿润了。

如今,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贾利民投身轨道交通和交通运输智能化等领域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已达25年。他牵头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智能运输工程”本科专业;他参与组织实施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和《国家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成功研制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车,使我国高铁技术跨入世界领先者行列。他参与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已全面启动,该专项的实施将使我国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装备技术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张璐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