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让红色校史成为“入学第一课”

2019-05-30 16:10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让红色校史成为“入学第一课”

鲁迅先生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追忆了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刘和珍,痛悼为国牺牲的进步青年。鲜为人知的是,在“三·一八”惨案遇害的四十七人中,有一位年仅17岁的青年,叫张梦庚;他当时就读于大同中学,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

学校搜集到的档案资料显示,张梦庚出生于1909年,15岁时离乡到北平大同中学读书,由于性格豪爽、处事果断,且才能出众,他很快成为进步学生中的领袖,被推选为大同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在校期间,他就对军阀统治感到十分不满。孙中山到北平时,他还亲聆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讲演,并常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接触,革命思想在他心中生根发芽。1925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八国公使干涉中国内政,他愤而上书痛斥。1926年3月18日,北平各校学生四千余人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张梦庚走在最前列;段祺瑞下令卫队开枪,他身中数弹,与刘和珍等四十七人一起当场牺牲,年仅17岁。

学校老教师丛日英因退休前负责过学校校庆工作,对学校的历史资料有过详细的梳理。她介绍,在历史上很多重要爱国运动中,都不乏二十四中校友的身影。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大同中学,一批爱国人士在此任教,比如共产党员孙席珍就在学校兼职教授文学概论,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将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植入了同学们的心里。进步学生参加校内的“青年健进会”,读唯物主义书籍,在这里认识共产党、接触到马列主义理论;创办《大同》校刊,还把稿件登载到左翼文学刊物《泡沫》、夏丏尊先生在上海创办的《中学生》杂志、开明书店出版发行的《中学生文艺季刊》及《觉今日报》的副刊《文艺地带》等报刊杂志,将爱国进步思想远播。

二十四中校长白可介绍,这些校友们的生动事迹、学校红色的爱国历史,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学校也正酝酿开辟专门场所,将这些事迹和历史进行展陈,打造为学校的党建教育基地,使其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课。同时,学校也在积极与革命后人们接触,希望他们能来到校园,为孩子们带来更加鲜活的讲述。她认为,不同时代的年轻人都为祖国命运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这种身边的榜样让学生们对“爱国主义”会有更加细化和感性的认识。

责任编辑:李娜(QU0007)作者:牛伟坤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