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前天(10月20日),以“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下称“双创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主会场拉开帷幕。
74岁的吴冀生带着伙伴完颜学明发明的“弧形齿轮”也想进“双创周”展示发明作品。这位老创客说,他是个发明狂人,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讲述
热爱发明 不吃不喝也要买材料
吴冀生今年74岁,前几天从新闻上看到,从19日开始,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他认为这是一次好机会,要带着“新发明”去参展。
吴冀生家住西城区小西天东里,前天中午12时许,他还没吃午饭,就从小西天坐公交车到大钟寺公交站,再从大钟寺打车到位于海淀公园西北侧的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吴冀生这样做,是为了省点钱。
“我是一个发明狂人,多年来发明了水冲击自动止逆地漏、拖布脱水器等多项生活发明,我对发明的热情和灵感越来越多,一定要将发明进行到底。”吴冀生的头发几乎全白,脚上穿着一双咖啡色皮鞋,皮鞋的鞋带找不到,皮鞋多处已经用胶粘过。
吴冀生说,这双鞋是他捡来的,自己可以不吃不喝,但为了搞发明研究,买材料交专利费,从来不含糊。
展示
带来新发明 希望能量产
经过一番准备,吴冀生提着一个帆布口袋出现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门口,这次他带来的发明是弧形齿轮。
弧形齿轮是他的朋友完颜学明发明创造的,但由于完颜学明远在河南三门峡,便交付吴冀生代为参展。吴冀生想通过法晚的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弧形齿轮,招募投资商,将弧形齿轮投产应用。
吴冀生从帆布袋里小心地掏出了装齿轮的木箱子,箱子是完颜学明为齿轮量身定制的,用几块木板钉在一起,箱子里有几块破碎的塑料泡沫包裹住齿轮的透明包装盒,虽然木箱粗糙,但拿出的齿轮却干净精美。
3个弧形齿轮组装在一起,工作时可以互相咬合,据吴冀生介绍,这种“弧形齿轮”远超世界水平,比起普通直条、人字形等平行轴齿轮效率可提高30多倍,传动平稳、重量轻便、结实牢固、转速很快。吴冀生为此寻找过其他的机会,不过目前还没有找到投资。
“弧形齿轮”的发明人完颜学明是一名“齿轮迷”,原是三门峡化工机械厂的一名技工,几十年与机械设备打交道,退休后他开始潜心研究,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脑洞大开”,他猜想弧形齿轮可以大大减少减速机的体积和重量,节省材料降低成本,降低转动惯量,可以使设备启动速度和制动速度加快。
完颜学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工艺参数要求绘制出弧形齿轮效果图,采用工业嫁接技术对原有的加工设备进行改造,经过许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关,制造出了第一台“弧螺旋圆柱齿轮”铣齿机。在朋友的帮助下,完颜学明将自己的成果于2007年申报了国家实用技术项目,并于2012年10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虽然这次没被邀请参加成双创周的活动,不过吴冀生说,他和朋友一样,都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