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站上水工赛过“神行太保”

2016-01-06 04:47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西站上水工赛过“神行太保”

1月5日,北京西站站内列车停靠处,上水工李健正在为火车进行给水作业。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开闸、插管、拔管、码管、复检……1月5日14时50分许,李健和同事脚步匆匆地奔走在西站第五站台两行铁道线之间,他们要在40分钟内为Z5次列车的18节车厢上水。李健的两只绿色手套不停地往下滴水,两个裤脚奇怪地支棱着,这裤脚早被水溅得湿透,在寒冬里冻得梆硬。

旅途漫漫,当您在火车上沏杯热茶、泡碗方便面、擦把脸醒醒神时,可能没有注意到这车上的用水都是上水工争分夺秒给列车加上的。

李健所在的是北京西站上水车间甲班,班里一共分了11个组,每组3人,每天轮流白班夜班两班倒,每班12个小时。每次上班,都跟打仗似的。

2015年,北京西站到发旅客总数达到了突破历史极值的1.1亿人次,每天需要上水的车辆还包括回库车、打扫卫生的车,需要上水的车达到了370多列。

2015年,西站始发列车的上水数排行全国铁路车站第一名,每个月平均上水量达6万多节列车。上水车间算了笔账,这就意味着每名上水工每天平均要为111节列车上水。

今年40岁的李健,已经在西站当了9年多的上水工。9年来,他为15.9万节列车、超过1500万旅客送去了清水。

李健走在车站股道之间的砟石上,如履平地,到水井口用小扳子似的钥匙拧开水闸,把胶管插到上水口,然后赶紧奔向下一节车,继续开水闸、插管……感觉前面的车厢水上得差不多了,赶紧小跑着回来,把上好水的水管拔掉,再把胶管重新码放回去。开阀、插管、拔管、关闭、整理……这套动作李健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车站一条股线长550米,一趟车,上水工就要走上2公里多,一天下来,行走距离轻松突破25公里。

上水时间很紧张,一趟18节车厢的普速列车,每节车厢装一吨水,装满一整趟列车起码四五十分钟。高铁每节车厢虽然上水量只在半吨左右,但因为高铁发车间隔短,每趟车只留出20分钟上水时间。

遇到春运或者列车晚点积压,时间就更紧张了。

2015年底,南方大雪,高铁降速运行,西站日均百余趟高铁晚点。比旅客还心焦的就是上水工。

8分钟。最紧张的一次,只给他们留出8分钟的上水时间。所有的在班上水工一起“抢车”,一人一节,让列车安心带水上路。

冬夜寒冷,最是难耐。在铁道间,两旁都是火车,中间就是一个天然的风道,车不动时都能听见呼呼的风声。遇有列车通过时,风力更强劲,噎得人喘不上气来。因为车厢的注水口满水后会溢水,上水工每次插拔胶管都会溅上一裤腿的水。冬天每次回到休息室,都得赶紧烘干棉衣,但往往衣服还没干,下一趟任务就来了。

上水工自制了保护工具:在一双被剪裁过的防酸手套里加一层绒线手套。但由于上水口的铁箍把外层手套扎出了不少小口子,里面的绒线手套仍会浸水。

西站上水工作业的最早一列车是在凌晨3时50分,最晚的一列则在凌晨0时42分,如果赶上春运加开列车较多,那就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每天在乱石道砟上奔走,上水工的鞋子往往穿一个多月就会坏。

但正是上水工的努力,才换来了旅客一路上用水不愁。李健自豪地说,西站上水工的目标就是“辆辆上满”。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金可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