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今天(1月12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西城区区长王少峰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表示,2016年西城常住人口将比2015年下降3%左右(减少3.9万),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10.7万人以内,比2015年减少近20万人。
另外,2016年基本完成“动批”和天意市场疏解。2017年,全部完成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
疏解动批和天意市场基本完成疏解
报告表示,2016年基本完成“动批”和天意市场疏解,全面启动官园批发市场、万通小商品市场等疏解。推动马连道地区市场主体及周边业态转型升级。加快职业教育调整,完成实美职业学校安德路校区和实验学校南线里校区2个校址腾退,加快育荣教育园区修缮改造。
制定人口规模调控工作方案,加强户籍管理,严控户籍人口机械增长。落实居住证制度,继续实施人口动态监测。制定腾退空间利用方案,严防新的人口无序聚集,确保常住人口规模比2015年下降3%左右(2015年区域常住人口130.1万人左右)。
交通布放公租自行车1000辆建停车位400个
完成北新华街南段等3条道路建设,启动马连道东三号路等3条道路建设,实施丰盛胡同东段等8条道路征收。继续推进地铁8号线三期和16号线建设,协调推进19号线建设和征收。完成32条道路大中修、52条道路市政排水管线改造,实施5处交通疏堵和4项自行车出行示范工程。
布放公租自行车1000辆。畅通道路微循环,逐步连通已有慢行系统。新建居住区停车位400个。支持相关单位加快电动车充电桩建设等。
文化完成粤东新馆、护国观音寺腾退
启动区公共文化大厦、宣南文化博物馆、红楼公共藏书楼改造工程,加快天桥汇二期改造及天桥地区存量资源提升工程和公共阅读空间建设。
推进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试点项目和德胜门对景建设。推动“大栅栏·北京坊”项目竣工开业。加快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等文物腾退,完成粤东新馆、护国观音寺腾退,推进新市区泰安里文物修缮工程。制定博物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启动街区博物馆建设项目。
教育新增学位不少于1000个
新增不少于1000个学位,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供给能力。探索学段贯通式培养模式,推进幼小初高学段有机衔接,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
建立学区制“1+1+N+X”管理运行模式,统筹利用各类优质社会资源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广开放性科学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化“互联网+”思维,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卫生组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和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
积极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完成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组建。整合中医资源,推进广外医院筹建三级中西医结合老年康复医院,组建中医攻克疑难杂症研究中心,推进6家区属中医医院协同合作,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
棚改
加快“新老三片”项目腾退
按照2020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的目标要求,研究制定西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年内新增6项棚改项目,持续推进40项棚改任务,完成6000户居民改造目标。
启动德宝7号地搬迁工作,朝阳庵、法源寺等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完成百万庄北里收尾,加快光源里、枣林南里及菜园街项目签约。
推动核心区人口疏解和风貌保护工作,加快白塔寺、什刹海、杨梅竹斜街“老三片”和宣西北、大剧院西、天桥北“新三片”项目腾退。
住房保障
三处定向安置房入住
综合维修70栋楼房,改造翻建、解危修缮平房1500间,推动30栋简易楼排险腾退,更换老旧危险电梯60部。
加快保障房项目建设,实现回龙观二期南地块、朝阳东坝、丰台南苑定向安置房入住,实现高立庄定向安置房竣工,大兴旧宫项目、京粮南苑项目定向安置房全面开工。
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力度,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其他亮点
加强各区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新城建设中给予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支持。推进与津冀地区在金融、科技、文化、商业、旅游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多渠道帮助市场主体向天津、河北等地疏解。
制定生态西城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家园。重点加快月坛南、北街及其延长线、景山北海周边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对护国寺等4个片区实施环境综合提升,开展15条市区级达标道路建设,整治60条街巷胡同。实施8个路段架空线入地工程。
启动莲花河滨水绿道(西城段)二期和报国寺公园建设。新增城市绿地3万平方米、屋顶绿化1万平方米、垂直绿化1000延米等。
新建10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创建国家生活性服务业示范区。建成6个街道级养老照料中心,推进新建养老照料中心投入运营。
十三五时期部分目标
区域性专业市场调整退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迁出。
到2017年,全部完成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任务;到2020年,保障城市运行和服务民生的一般性市场升级改造基本完成。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10.7万人以内。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绿色生态空间进一步拓展,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达到95%。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7%,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