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冰场之最文艺——未名湖冰场
未名湖冰场
民国时期,随着教会大学的开办,西方的冰上运动也陆续传入北京,成为当时最时髦的运动。北大学生大概很少有没在未名湖滑过冰的,而未名湖冰场早在燕京大学时期,便是当时西郊海甸(今海淀)的一景了:“到了隆冬十月未名湖结冰,溜冰场一开幕,冰镜清辉,莹澈似玉,男女交错,共舞同溜,矫若惊龙,飘若醉蝶,人新衣香,交织成趣。比起城里公园北海几处溜冰场的众生喧闹,品流庞杂,要高明多啦。”这是唐鲁孙先生在《海甸之忆》里关于未名湖冰场的描述。难怪当年未名湖冰场有“寒光刀影未名湖,北海稷园总不如”的说法。
“北海稷园总不如”里的“稷园”指的是中山公园冰场,中山公园冰场也是有历史的冰场了。虽然冰场面积不大,但能在紫禁城的护城河上溜一下,感觉倍儿棒,护城河成民间溜冰环路。滑饿了到来今雨轩撮几个冬菜包子,想来却也是极好的。民国年间中山公园北门可直通故宫筒子河,冬天这里开辟为冰场,滑完冰还能去公园内的“唐花坞”赏赏花,可谓滑冰赏花两不误。
从燕大到北大,未名湖冰场的传统也保留了下来。北大教授陈平原老师也曾在未名湖上滑过冰:“念书时也曾下过场,但坐在冰上的时间,远比站着的时间多,第二天就高挂免战牌,因为感冒了。会滑的人当然很得意,不会滑的,连滚带爬,也蛮有趣的。这是冬天北大校园里最为亮丽的一景,每个毕业生都会津津乐道。”不过他印象中,教师参加的少:“这毕竟是一项主要属于年轻人的体育与娱乐活动。年纪大了,一不小心摔断了腿,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