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9.3”阅兵安全生产保障“万无一失”、首次摸清北京55.5万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条件……1月21日晚,北京市安监局局长张树森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询问活动现场接受千龙网记者专访时表示,2015年,北京安全生产工作呈现了10大亮点。
张树森说,2015年,全市安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始终牢记责任和使命,大力弘扬北京安监精神,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本市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持续稳定好转的态势做出了应有贡献。
亮点一: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据统计,2015年1至12月,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火灾、铁路交通死亡事故965起,死亡1033人,事故起数同比减少38起,下降3.8%;死亡人数同比减少63人,下降5.7%,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据张树森介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9.1%和12.2%,“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指标控制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亮点二:首次摸清北京55.5万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条件
据了解,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和《关于推进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
“全市344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专职安全员,队伍规模接近5000人。”张树森告诉千龙网记者,动员1.3万人开展安全生产大普查工作,首次摸清本市55.5万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条件,初步建成了企业基础、业务管理信息、物联数据和知识数据4大数据库。
“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2015年共完成达标企业数量为73962家。”张树森说,其中一级标准化企业46家,二级标准化企业661家,三级标准化企业14241家,小微岗位达标企业59014家,共消除和整改隐患234875项。企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牢固。
亮点三:“9.3”阅兵安全生产保障“万无一失”
据张树森介绍,全年共完成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世界田径锦标赛等45项重大活动安全生产保障任务。
特别是承担了“9.3”阅兵天安门广场临建设施制造、运输、搭建、拆除、检验检测等全部安全生产保障任务,做到了万无一失。
据统计,2015年全系统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5万家,查处隐患19万项,下达执法文书8万余份。组织开展了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白酒企业、涉危使用企业、矿山、涉氨非制冷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等专项整治行动,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
亮点四:全市共有高级职称安全生产专家200多人
据张树森介绍,对全市3502名专职安全员进行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操的集中轮训,通过举办2015年“职工技协杯”职业技术竞赛,安全生产检查技能竞赛等活动,有效提高执法的专业性。
“建立3家博士后工作流动站,设立了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张树森说,开展了安全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全市共有高级职称安全生产专家200多人。
亮点五: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14项
据张树森介绍,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完善行政审批流程,健全“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信息化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工作格局。
“取消了5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了2项审批事项,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14项。”张树森说,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了市安监局、煤矿监察局的法定职责,明细了14项行政审批清单,公示了20项行政处罚清单。
亮点六:把政府的声音转化为企业听得懂的语言
张树森说,“双百工程”开创了安全生产服务新模式,是探索建立政府和企业良性互动关系的有益尝试。
推进以安全生产“双百工程”为代表的定制化服务指导模式试点,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政府的声音通过专家转化为企业听得懂的语言,让企业真正受益。
据统计,全市安监干部对话谈心规模以上企业3306家,专家服务企业数量达3657家,查找隐患近10000余个,培训专职安全员累计12000人次。
亮点七:重点项目投入近1亿元
据了解,全市共成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27家,培育了以安全评介、培训、职业卫生、标准化评审为主营的技术服务机构168家。
“在10个行业的2068家企业推行安责险试点,为企业提供75亿元的风险保障。”张树森告诉千龙网记者,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投入近1亿元,带动了社会资金投入近1.5亿元。
亮点八:广泛开展践行安监精神活动
为凝聚全市安监系统干部的“精气神”,北京安监局提炼了忠于践行“六个坚持”的北京安监精神,以典型引路的方式激发安监战线干部职工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最大限度激发全市安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亮点九:京津冀安全生产一体化合作初见成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全生产京津冀一体化协同的“点”上取得了进展,签署了《京津冀安全生产地标协同合作框架协议》。
“形成了京津冀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定期会商机制,确立了20项地方标准,31项新标准的京津冀一体化安全生产标准合作内容,”张树森告诉记者,建立了京津冀安全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安全生产专家库、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库等资源共享机制。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在通州区率先疏解危化企业。
亮点十:安全的最高理念是安全文化
据张树森介绍,2015年,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安全文化论坛。
全市开展了“安全生产主题情景剧大赛”、“安全生产诗歌大赛”、“贯彻新安法—我来说安全微小说和安全漫画征集活动”、“家庭燃气安全知识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创建”、“十佳安全宣传员”、“十佳安全监管卫士”等活动。
开发安全文化产品5大类28项,54名安全文化学者加入到传播安全文化行列,评选出一批安全示范社区和企业。(文/千龙网记者 张志兴)
点击进入:2016北京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