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蒲长廷 谢家乐 实习生 毛兰芳)“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劳动生产率和地均产出率大幅度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80%,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左右,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金句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6.5%,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劳动生产率和地均产出率大幅提高。”
解读 城市发展注重质量“巨人”需“瘦身”
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过去是增量发展规划,而十三五规划应该是内涵发展规划,是“治病”的规划,要把“治病”和“瘦身健体”放在重要位置。他认为,十三五规划中将GDP增速安排在6.5%是非常合理的。北京的发展不再是一味地保增速,而是更加注重“质量”。
赵弘表示,在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的同时,北京在自身发展中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出现了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十三五时期,这个发展中的巨人,需要瘦身。符合核心功能定位的要提升,不符合的产业市场等功能就疏解出去。在他看来,十三五时期应更突显“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发展的成果要让老百姓共享,缩小城乡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北京目前正在进行产业调整、环境保护和城市疏解,势必导致大型的重工业迁出北京,所以整体经济增长乏力,居民收入增速也会放缓。北京的经济调控相对合理,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手段,稳步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
金句
“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必然选择。”
十三五”时期,要着眼提质增效,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推进产业功能化、功能集聚化,调整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发挥高端产业功能区的集聚带动作用,加快形成创新引领、技术密集、价值高端的经济结构,促进首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 “高精尖”经济结构正在加快构建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5年开始,本市“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
截至2015年底,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9.8%,较2010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2.2%。目前,中关村“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六高”功能区对全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加大。
2015年本市还出台了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促进消费增长的15条政策措施,有利带动消费增长。此外,还出台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促进境外投资分别增长43.8%和75%,服务贸易总额超过了1200亿美元,亚投行、丝路基金总部落户北京。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目前创新势能加速释放。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1.2万家,科技型企业达到36万家。中关村示范区高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4万亿元,增长13%左右,是2010年的2.5倍。中关村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600家,预计全市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10%左右,技术交易额达到2767.8亿元,增长9.3%。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进创新驱动与提质增效有机结合,加快建构“高精尖”经济结构,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保护知识产权,拓展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强与总部经济的对接和服务。
此外,还将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机器人、3D打印等重点领域培育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型、平台型和知识型等业态。在五环外因地制宜改造利用老旧厂房、腾退产业空间等适度发展创客空间、开源社区、创新工场等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
数据 2015年人均GDP西城比肩文莱
《法制晚报》记者梳理北京15个区政府2016年工作报告发现,除密云、平谷外,其他13区均公布了2015年的GDP增速。其中通州最高,达9.3%;其次是延庆,达9.1%。具体来看,在已公布2015年GDP数据的11个区中,朝阳区排名第一,GDP达4632亿元。海淀区、西城区紧随其后,分别排在第二名和第三名。
人均GDP方面,按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计算,2015年人均GDP排在各区首位的是西城区,达26.28万元。紧随其后的是顺义区,人均GDP为16.34万元。
按照联合国衡量一个国家财富水平的标准,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约合5.26万元人民币),意味着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的标准。
记者统计发现,2015年北京7个区已经达到上述标准。其中人均GDP排名第一的西城区,与2014年世界人均GDP排名第22位的文莱“有一拼”,东城区则与世界排名31的沙特“相邻”。
2016年预期目标七成定在7%左右
从北京15个区发布的2016年GDP增速目标看,延庆预期最高,达9%以上;其次为通州,达7.5%左右。2016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在7%左右的有9个区,占比达六成;此外,预期目标在6%左右的则有4个区。
在已经公布了“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速预期目标的8个区中,延庆预期最高为9%,其余7个区“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速预期目标均在7%或7.5%。整体来看,各区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与全市“十三五”期间6.5%的GDP年均增速预期目标相差不大。
解读 产业布局更合理顺义入“千亿俱乐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表示,受“结构调整”影响,本市各区经济增长正从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2009年起,北京以及各区县的GDP由“钢筋水泥”拉动起来,主要靠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完成。虽然短期内的GDP成效显著,但持续增长才是最终目标。
刘元春教授表示,GDP“千亿俱乐部”中有顺义区,也说明目前北京在产业布局上更加科学,对各新城的定位起到了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
对于人均GDP,刘元春教授表示,在经济学中,人均GDP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之一,然而老百姓的收入与GDP不能挂钩。GDP内容分为企业、政府、居民三部分,这三者之间此消彼长。
“前两者是物质或概念性的增长,而百姓收入则是实在的货币增长。GDP只要和收入同步增长就可以,同步不是等量。”
“十三五”部分主要目标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
四环路以内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调整退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疏解迁出。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五环路内交通指数控制到6.3以内,“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首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住有所居”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实现现代化。群众健康水平普遍提升,人均期望寿命高于82.4岁。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更加深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率先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