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月25日讯 经北京市政协授权,25日,千龙网发布《林佑辉委员:关于集聚北京博物馆、故居资源,提升北京公共文化功能的提案》。
林佑辉委员:关于集聚北京博物馆、故居资源,提升北京公共文化功能的提案
问题及分析:
国家之争与民族之争归根结蒂是文化之争。中华民族若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坚守、发展和弘扬中华文化。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尺和历史影像,博物馆的多少、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这座城市文明于现代化水准的标尺,也是鉴定城市管理者文化与智商的砝码。
北京拥有为数众多的各类博物馆、名人故居,如璀璨珍珠镶嵌在京城大地,使之成为建设人文北京的重要内涵。如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鲁迅、老舍故居等等,享誉世界,为世人所仰慕。
但北京大多博物馆、名人故居仍因运营管理落后,功能转变滞后,接待能力有限,导致众多博物馆、名人故居缺乏发展动力、缺乏吸引力和后劲。不少已建成的博物馆、名人故居生存堪忧,或处于闭馆状态,或改头换面成为各种展览场馆。博物馆发展面临“建筑一流、管理二流、人才三流”的尴尬局面;大部分名人故居还只是“保护加简单陈列”魅力大打折扣。这实际上是巨大的浪费,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美国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是“打开通往未来的钥匙”,“学生的第二课堂,道德的存储库”。其根本宗旨是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显示美国的荣耀,培养美国的民族自豪感。英国、法国等诸多欧洲博物馆、名人故居“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亦如是,这对我们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建议:
1、要让博物馆“活起来”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推动力。北京众多博物馆融入市民生活应是文物保护的必要途径,应成为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的“第二课堂”,应面向社会开设正规的课堂,改进博物馆展示与教育方式,挖掘历史文化的深度,普及公众教育的广度,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引领作用;应把在博物馆上课纳入北京的教育体系,凸显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使博物馆成为真正的校外课堂,使“走进博物馆”成为市民继读书之外,从小养成的“第二爱好”,而不是偶尔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北京的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博物馆,在博物馆吸取知识和养分,在博物馆实现美丽转身,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2、名人故居除了保护、布展,社会教育才是故居的灵魂,要盘活名人故居藏品、资源,挖掘名人故居本身的文化理念,给名人故居注入更多功能,将名人故居打造成“小而精”的文化交流的平台。
3、北京作为文明古国、文化大国的首都,如何向世人展示我国的悠久历史,丰厚文化,博物馆、名人故居无疑是一个重要场所,其特有的展览、社教活动能够给游客提供集中、专业的观赏体验。可借鉴台北博物馆的经验,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文化活动,加强国际交流,使北京众多博物馆成为市民和游客喜闻乐见,想去爱去的文化场所。建议将北京博物馆、名人故居旅游纳入北京旅游的整体规划与线路,推出“北京博物馆主题旅游”线路、“北京博物馆之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