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月25日讯 经北京市政协授权,25日,千龙网发布《杜灵欣委员:关于继续完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提案》。
杜灵欣委员:关于继续完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提案
问题及分析:
一、社会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9部委联合印发《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建议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
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责任。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含中医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二、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现状
我市养老机构主要有三种模式---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分支机构模式、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独立医疗机构模式、医疗和养老机构服务协议合作模式。西城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的对接。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为入住西城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定期巡诊,对养老机构老人就诊实行三优先服务,免费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社区慢性病的规范管理。遇急危重病人,提供绿色通道,先抢救,后办手续等。
以西城区为例:
一是西城区在2014年上半年选定金融街养老照料中心和展览路养老照料中心作为市级医养结合服务工作试点单位,率先在全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的探索。在建立金融街和展览路医养结合试点的基础上,2014年8月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医养结合工作。
二是“医养结合”进家庭。西城区卫生局全面推行的“家庭医生”制度,让社区医生走家串户,签协议落实家庭医生,让居家老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三是“医养结合”进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联手,对社区老年居民开展慢病管理,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建立了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多种服务,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四是“医养结合”进机构。养老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民营企业主动办养老机构,对于这些民营养老机构,卫生局对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积极帮助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独立医疗机构;不具备条件的,卫生部门协调医疗和养老机构采用协议合作模式。
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为入住西城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定期巡诊,对养老机构老人就诊实行三优先服务,免费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社区慢性病的规范管理。遇急危重病人,提供绿色通道,先抢救,后办手续等。
建议:
1、按照中央关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精神和顶层设计的要求,统筹调整北京医疗资源的京津冀医疗资源布局,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北京周边地区发展。
2、政府应鼓励异地养老,但北京老年人异地养老对于北京医疗资源比较信赖,存在的问题:一是医保政策不能突破。二是在异地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分支机构,目前尚无首例。
3、稳步推进医保关于异地养老配套政策,统筹安排区域内老年医院在异地养老机构内设置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