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权发布]北京市政协委员季茹: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

2016-01-25 10:1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月25日讯 经北京市政协授权,25日,千龙网发布《季茹委员: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与干预手段的提案》。

季茹委员: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与干预手段的提案

问题及分析:

北京最新发布的2014年度《健康白皮书》披露,去年北京人均期望寿命为81.81岁。目前北京五人当中就有一名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老年期后除了生理调节机能衰退,记忆力减弱、思维迟缓等正常的衰老退化之外,因为生理或社会的多种原因,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孤独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各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这些心理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老年人的实际心理状况,我们通过对北京市200余名5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心理自测量表的健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有33%的受调查老年人有轻度抑郁的情况;

2、有25%的受调查老年人有中等程度的抑郁表现;

3、有3.8%的受调查老年人属于重度抑郁,应该立刻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我们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部分老人坚决拒绝参与问卷调查,这部分老年人在心理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所得到的数据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整体北京市老年人的心理状况。

所调查的老年人中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对心理健康管理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老年人主动地、有意识地提高基本健康素养和心理健康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水平,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管理的传播特性

首先,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性,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新媒体,对于老年群体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他们多数不会上网或使用智能手机,也不会使用特殊的科技工具。因此,如果老年人各自闲散在家中,我们目前没有任何科技工具或者虚拟社群能够将他们聚集起来。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具体的组织形式可以是组团式或者是自治式的。社区是老年人最为集中的地方,通过以社区为单位组织老年群体,方便对他们进行健康素养和健康管理相关知识的传播。

其次,我们应该把繁琐难懂的健康知识转变成通俗性、趣味性、实用性的东西给到老人,通过宣讲式、工具式、体验式这三种形式让他们能够主动接受和参与。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核心就是“体验”;通过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老年人常见的“孤独感”与“抑郁”问题可以得到显著的缓解。

建议:

(一)加速建设健康管理人才队伍

健康管理和干预落到实处需要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执行者。建议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设立专职医务人员,可通过在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健康管理人才或者医学院校毕业生在社区做健康管理实习等加强和推动社区对老人健康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二)社区开展益智活动

益智活动或游戏能使老年人思维敏捷、身心联动,预防老年痴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益智类游戏种类繁多,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锻炼各有不同,也有不同的适用人群。比较常见的益智类活动包括:中国象棋、围棋、麻将、魔方、跳绳、书法、绘画等。

建议可以从上至下的组织或支持第三方机构以社区为单位开展老年人益智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三)社区推广健康操舞

“广场舞”作为中国中老年人的一种“精神保健品”受到了中国大妈的喜爱。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参与调查的市民觉得广场舞对心理方面的帮助最大。为了让老年人的心血管、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都能得到锻炼,同时消除大脑疲劳、精神紧张,避免老年痴呆,延缓身体功能衰退,将健康操融入广场舞中不失为一个有效健康干预手段。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健康操舞在基层社区的开展给予全方面的落地配合和人力、物力的支持。让社区中老年人在享受广场舞的乐趣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健康”。

(四)大力推行健康手册和健康科普图书

健康手册和健康科普图书作为传统的健康传播工具不应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消亡。相比新媒体传播工具,当前我国老年人更能接受的是传统的健康类传播工具。国家卫生计生委于今年7月还特别制定了《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逐步引导并规范全国健康科普工作开展。

建议在各级区县和基层积极推广优秀健康科普图书,促进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设立社区专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体系、组织公益类健康体验活动、传播健康科普图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希望通过这些干预手段能促进我市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王丹(QJ0014)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