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代表 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闵庆文
今年的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闵庆文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公交线路,恢复原豹房公交车站”的建议。这份建议一直如心结般压在闵庆文的心头。“算上今年,已经是第3年提了。我实地了解了很长时间,完全有条件实现又利民便民,但是相关部门还是没有解决。”闵庆文说,“做人大代表,不求做多大的事,只求能为百姓解决身边的一点点小事情。”
坐车难求助人大代表
离今年人代会召开还有10多天时,家住朝阳区博世祥园小区的居民代表们再次联系闵庆文,想就“公交站”问题开一次“碰头会”,闵庆文欣然接受。
“碰头会”上,居民代表和闵庆文手里都拿着一份8页厚的说明材料,这份材料详细记录了为何要恢复“原豹房公交车站”的原因,材料不仅文字详尽,还有居民自制的图表,包括公交车站每两站间的距离,每个小区的居民人数等等。“为了得到最准确的数据,这些都是居民拿着计步器一步一步量出来的。”闵庆文说。
2013年,闵庆文第一次收到居民的反映。来反映的居民代表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按照这些老人的说法,原豹房公交车站早在1987年就设在小区门口,直到2008年筹办奥运会,因道路施工站点被撤销。2009年恢复公交车站时,原有的豹房站却东移了400多米。
“这个小区及临近的4个小区共有1万多居民,而且很多都是七八十岁的退休老人,出门坐公交车太费劲了,尤其是到马路对面坐车,要步行600多米,我们很发愁。”居民代表拿着一摞百姓的签名递给了闵庆文。
实地体验提出建议
“居民们说他们从2009年就开始反映这个问题,但是打了很多电话一直没有解决,这是涉及百姓出行最基本的事,我必须得出一份力。”闵庆文告诉记者,在了解了居民的需求后,他开始了实地调研。“确实如居民所言,如果从小区出来坐车,要么向东走五六百米,要么向西走五六百米,这对于老人来说太痛苦了。”
闵庆文还发现,这条路的公交线路设计十分不合理。这条线路平均每两站相距300米左右,但从现豹房路站向西的连续两站间隔距离都有900多米。闵庆文建议现豹房路向西一站地的洼里南口站向西移500米,在洼里南口和现豹房站之间增设一站,也正是“原豹房站”的位置。此外,闵庆文还发现,大屯路上公交线路多发车密集,空驶率很高。而与其交叉的北辰东路上,长约2公里的距离几乎没有覆盖公交线路。“可惜的是,我连提了两年建议,相关部门给出的答复是,这个路段不具备设置公交车站的条件,因为要与园林部门协商砍掉几棵灌木。”闵庆文告诉记者。
只求为百姓解决身边事
“这个涉及百姓出行的问题,我还会在今年的人代会上继续提出,如果没得到解决,明后年还会继续提。”闵庆文说。
闵庆文告诉记者,他往年提出的涉及民生的建议,有些已经被相关部门采纳,比如关于一个路口设置左转灯、减少交通事故的建议,相关部门已经采纳,“现在那个路口事故明显减少,我很欣慰。”
在闵庆文看来,做人大代表就要为百姓做事儿,不求做多大的事情,只求能为百姓解决一些身边的小事情。“希望到了任期,我能理直气壮地说,我做人大代表期间,给百姓解决了两三件小事情,我就心满意足了。”闵庆文说。
北京晨报记者 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