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耿学清)昨天(26日)下午,北京市第十四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和水环境建设”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就北京大气治理回答提问。他表示,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修订正在征集意见中,新版预案将完善启动条件,综合考虑重污染持续时间和程度,在中小学生停课、重排企业和车辆减排等措施方面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重污染预警启动条件将完善
昨天下午有关环保方面的提问,多家媒体记者的问题集中在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的修订上。
对此,于建华表示,2015年11、12月份发生了多次空气重污染,本市启动了两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根据这两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媒体、代表和委员在会议期间的讨论,以及网上反馈的一些情况来看,重污染应急预案各级预警的启动条件是将来要完善的方面之一。
于建华具体解释说,自2012年《北京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实施以来,本市在2013年和2015年对其进行过两次修订。
2013年版应急预案,最主要的一个分级特点,就是依据污染程度,对于达到重度污染(AQI>200)是一个预警级别,到严重污染(AQI>300)是一个预警级别,但是该版本的预案对于污染的持续时间考虑不足;2015年版本侧重污染持续时间,但对单日峰值浓度的考虑又有所淡化。
他表示,今后在研究预警的启动条件的时候,会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
在具体应对措施上,修改后的应急预案也将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在谈到关于重污染企业和重型车辆减排方面的措施时,于建华说,“在征集意见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收到一些建议,认为在重污染期间,重污染企业、排污比较严重的车应先采取一些限制的措施。”同时,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在重污染情况下停课调整也将考虑。
重污染应急预案实施以现行为主
于建华称,关于应急预案的实施,以现行预案为主,将来不管研究什么,碰到冲突也要研究解决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碰到重污染以现行预案为主。
新闻链接
北京市两次“红警”
2015年12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先后发布两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2015年12月初首次启动红色预警,综合看来,前期橙色和随后的红色预警减排措施,将日平均污染水平由严重污染压低至重度污染水平,即从空气质量标准中最严重的六级压低至五级。
根据市环保局发布此次空气重污染预警措施效果评估,一是污染峰值比预计偏低。市环保局监测显示,2015年12月6日下午,污染浓度开始上升,7日至9日维持重污染程度,10日8时开始污染物浓度出现明显下降,至10日中午空气质量基本全面达到优良水平。
前期橙色预警已启动一部分措施,随后红色预警启动,措施进一步加大,还实行了机动车单双号行驶。8日至9日浓度整体波动在200至300微克/立方米之间,积累速度减缓,没出现明显快速爬升,污染过程的峰值浓度比预计的偏低。根据测算结果,减排措施将日平均污染水平由严重污染压低至重度污染水平。
二是早高峰一氧化氮降了4成。首次启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发挥了抑制污染的作用。结果显示,单双号行驶等措施也极大减少了高峰时段的怠速排放。
根据环保部门在西直门北大街交通站的车流量观测结果,2015年12月8日学院路地区车流量比前日下降7%至13%,全天平均车速提升近8%,尤其在早高峰时段(7-9时),车速提升近1倍,极大减少了高峰时段的怠速排放,对空气污染“削峰”作用明显。
第二次“红警”结束后,环保部门评估结果显示,北京污染物减排了30%,在此基础上,PM2.5浓度下降了20%至25%。监测显示,第二次红色预警实施一共持续了90个小时,北京PM2.5浓度下降20%至25%,各项减排措施中,单双号限行措施对减排贡献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