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俗特辑】办年货这些事儿您别不知道

2016-02-04 14:15 千龙网综合

打印 放大 缩小

今人邓云乡在《增补燕京乡土记》中,曾生动地描述了一番北京过年夜的“协奏曲”,是“噼啪”的爆竹声、“噔噔噔”的剁饺子馅儿声和各路铺子里“噼噼啪啪”算盘结账的声音。如今,结账早已不用算盘,剁馅儿声音亦不常闻,只有烟花爆竹的声音还伴随着人们的说笑,迎来一个又一个新年。

要论吃喝穿买,那可是每年过年的重头戏。过年的时候,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大鱼大肉一连吃他个七天,已经成为了现在过春节的常态。节后一秤体重没涨个三斤五斤,您都不好意思说过了春节。

虽然从前人们肚子里油水少,但要说过年可比现在的人讲究太多了。那时候过大年“破五”前,大部分商店不开业,不备足吃喝可是万万不行。年货摊和市场上,鸡鸭鱼肉、年糕糖果、炒瓜子、炒花生、时令蔬菜、炸豆腐、冻柿子、冻海棠、蜜柑橘、苹果、鸭梨,到处都是。年货摊最充斥“年味”的要属卖年画、卖春联、卖皇历的,还有受孩子们欢迎的爆竹、灯笼、刀枪玩具、空竹、风车等。而卖绒花窗花的摊位,也会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尤以大姑娘、小媳妇居多。都要想着采买,或者“请”回来。

到底老北京过年吃啥、戴啥、上哪买,咱就一样一样说说。

食多和祭神有关

鲤鱼与肉方

《年年有余》

老北京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春明采风志》说“世家祭宗祠,悬影”。所谓“悬挂影像”,就是将祖宗的画像挂在墙上,把祖宗牌位请出来,接受一家大小的叩拜。而两本书都说是世家,可见那时也并非家家祭祀祖先,更多地是世家大族的行为。

那么大宅门行此事宜,一般会摆放一块肉方和一条鲤鱼。肉方,是煮好的一大块方形的猪肉,这在过去常见,上供后,常常切丝切片,以备年夜饭所用。鲤鱼就更多见了,总说年夜饭最要紧的是要有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发大财,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祭祖的需要。

一些人家会在节前几天准备好红色的鲤鱼,在水缸里养几天,一方面是临近除夕,家家预备过年,鱼就不好买了,另一方面,也让这条鱼把体内的土腥味吐出去。上供之时,鲤鱼还要贴上一个红纸条,以示祭品。撤下来后,或红烧或糖醋,成为晚间桌上的大件。

老北京蜜供

蜜贡、干果、苹果、馒头、素菜、年糕

说到这几样,估计没有人会陌生,家家年货里这几样都是一准儿备齐的,但要说为什么过年的时候一定会采购这些年货,估计能说出来的没有几个,其实这一是一项祭神的礼俗活动。

每界除夕之日,老北京的民俗中有一项活动叫做供“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那么供“百分”的时候,要摆上供品,即蜜贡、干果、苹果、馒头、素菜、年糕,称为“全供”,并配以草八仙及石榴等“供佛花”,供奉完毕,接神,然后将“百分”,也就是诸天神圣全图焚化。那么这些“全供”就按家庭情况来处理了,有钱的人家一直要摆到正月十五之后,普通人家就大家分食,自行消化了。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