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姑
之一:迎厕姑
沈括《梦溪笔谈》中就曾记载有迎厕姑的习俗:‘正月望夜(十五晚上),迎厕姑谓之紫姑……’”在民间,厕姑也叫紫姑。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遭到大妇嫉妒,于正月十五夜里被害死于厕所。天帝怜悯紫姑的遭遇,于是命她为厕神。于是,古代就有了迎紫姑的习俗。每到迎紫姑这一天的夜晚,人们就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放置于厕所、厨房等处的门口,进行迎接和祭祀,请她保佑蚕桑丰收、人畜平安。实际上,这个习俗真实地反映了善良百姓同情弱者的思想情感。
之二:打十番
除了“迎厕姑”外,“打十番”也是早已消失的古代风俗之一。“‘打十番’俗名打锣鼓,其实就是敲锣打鼓。”源头相传是在明永乐帝迁都,从南京带到到北京的世袭神乐观方士们所传,而后历经百年形成京城特色的“京十番”,此种传说只是其中之一。古时大家子弟,每组7-10人,每人一件乐器,集合演奏。月明之夜,游行于秦淮旁,“人行月中,音度水上,殊有清趣……”此外,元宵节这天,其实也是古代男女之间约会的好日子。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恰恰印证了一点。
之三:请春酒
“请春酒”这个风俗,现在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不过,生活在南京的长辈们,这两天却在为“请春酒”而忙活着。“说白了,就是这两天家里要摆上一桌子的新鲜蔬菜,比如白芹、韭黄、荠菜、马兰头、枸杞芽等等,招呼亲友品尝,尤其为妇女和老人庆祝。“请春酒”寓意着祝福亲朋好友健康长寿。“古人最讲究‘天人合一’。元宵节这天已经开春,农作物在泥土里蛰伏了一个冬天,吸足了大地的精华后破土而出,古人认为如果在这时把这些刚发芽的农作物吃下去,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走百步
摸门钉
之四:走百步摸门钉
元宵雪衬一灯红,走百病后摸门钉。
但愿来年生贵子,不枉今番寒夜行。
清《月日纪古》卷一:『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门钉,中者兆吉宜子。』正月十六日走百病,盖妇女藉此节日可以走较远的地方,实为一种健身活动。而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生子。
每到元宵节,北京城的妇女就会来到正阳门,摸一摸正阳门上的铜门钉。
奇葩风俗
元宵节故意“找骂”
这个风俗出现在江西萍乡。元宵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去别人家的菜园偷青菜,谓之“偷青”,故意让人咒骂,说是挨骂之后可免一年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