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门夜市连夜开拆 改造后石板路将变柏油路

2016-06-25 07:06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东华门夜市连夜开拆

6月24日21点40分,在最后一次营业后,已有35年历史的东华门美食坊夜市关灯、闭市。夜市所在的地段围起围挡,启动道路改造工程,改造后石板路将变为柏油马路。

24日18点,东华门夜市最后一次开摊,大部分摊位已经撤离,只剩下11家摊位还在经营,有的摊位只摆出了饮料,老板也懒得张罗。张记爆肚在吆喝中加入了最后一天的噱头,“最后两小时,买二送一”。广受欢迎的老腾家过桥米线摊位前最后一次排起长队,店主向排队顾客鞠躬致谢:“这么多年多谢大家支持。新店定了在哪儿后会通过微信公号告诉大家。”

24日晚东华门夜市经营结束后,北京东华门美食坊夜市有限责任公司在21点40分准时关灯,主管部门在经营区域设置警戒线,开始清场工作,所有摊位都将清理完。东城区城管委在22点30分开始设立警示灯,自东向西、先南后北对场地实施围挡,启动道路改造工程。据了解,东华门夜市所占道路铺着石板,改造工程将把石板撬起,按照车道标准进行施工,铺设成柏油马路,原有的马路将拓宽一倍,车道规划则由交通部门研究确定。

东华门夜市位于东安门大街北侧,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晨光街,全长188米,宽8米,经营区域1500平方米。东城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华门夜市退市还路将缓解王府井地区交通拥堵现状,并使周边居民告别嘈杂混乱的状况。

据了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东华门夜市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已于今年3月31日到期,不再具备食品经营资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关闭夜市。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延伸

老北京小吃街难觅正宗传统小吃

爆肚冯、小肠陈、茶汤李……提起北京的传统小吃,上点儿年纪的市民如数家珍,但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老字号或者散落四方,或者早已消失,如今在护国寺街、鲜鱼口美食街等几条知名的老北京小吃街上,正宗的传统小吃店难以寻觅。

24日,北青报记者来到前门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街,虽是工作日,仍有不少食客慕名而来寻找老北京地道美食,两旁店面外的招牌上也都带有“老北京”字号,服务员也在外大声吆喝“正宗老北京”吸引食客,但到底哪家是真正的“老字号”,食客却难以分辨。前门地区主打“非遗大街”品牌,鲜鱼口美食街虽然聚集了“老字号”小吃店,但除了几家本地市民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店外,其他店铺的“老字号”称号难免有些勉强。

在鲜鱼口美食街上,有茂源斋老北京烤鸭、朝阳小吃、炸糕辛小吃店、天兴居、锦芳小吃等店,外来游客只看外观很难分辨出哪家是正宗老字号。“在网上查这个地方有北京老字号小吃,特意过来看下,但是进来后就不知道哪家是正宗的了。”一位湖南游客说道,如果不是本地人带领,实在难以在一堆“老字号”的招牌下分辨哪个才是真正的传统小吃,各家卖的小吃又基本类似,只得随便挑一家品尝一下。

在邻近美食街尽头的位置,游客已经比较稀少,老字号天兴居炒肝店改造后的两层小楼,从外观看与其他挂着“老字号”的小吃店没有什么不同,即便门口没有店员在招揽食客,里面也排着长队。一位特意从郊区过来吃炒肝的老奶奶告诉北青报记者,因为从小在前门长大,虽然近几年搬家了,但总会回来品尝美食。说起前门地道的老字号小吃,老奶奶说:“天兴居在这好多年了,周边的烤肉也是,其他的门面就不太熟悉,也称不上老字号吧。”而在距离鲜鱼口不远的门框胡同,东北炖菜、东北大馅水饺、东北家常菜的牌子抬头便是,中午时分,附近工地的工人多聚集在此排队购买10元左右的快餐盒饭,不过几乎每家餐馆都会将“正宗老北京炸酱面”的餐牌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与聚集北京“老字号”小吃店的前门地区不同,护国寺街在2011年改造重新开放之后,除了传统老字号的小吃,各地的小吃也都进驻而来。河间驴肉火烧、桂林米粉、山西刀削面、长沙臭豆腐、周黑鸭……从护国寺街西口进入,这条原本集纳了京味儿小吃和清真美食的街道,目前老字号只有3家,外地餐饮品牌有20多家,但除了护国寺小吃店,其他主打外地美食的店家大都门前冷落鞍马稀,临近11点仍然紧闭大门,没有开业。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在护国寺小吃店还不到饭点就已经座无虚席,外卖和零点的窗口都排着长队,不少都是在附近居住多年的老街坊,买菜回家的路上来喝一碗豆汁或者面茶,再买点松肉回去做饭。

对话

80种现存北京小吃 近半变味儿

对话人:北京传统小吃协会名誉会长 陈连生

北青报:东华门夜市关闭,有人认为其早已失去北京味道,您怎么看?

陈连生:这个夜市,我觉得早就应该关。东华门最早都是北京人做,但现在摊位的经营者多是外地人,夜市里卖的所谓北京小吃只有两个摊位,一家卖豌豆黄、艾窝窝、豆面糕、小窝头的,另一家卖褡裢火烧,除此以外没有真正的北京小吃。而且,夜市上所有爆肚摊,卖的都是熟肚子,虽然打着“老北京爆肚”,但是都不正宗。

北青报:鲜鱼口、门框胡同也是北京小吃聚集的地方,那里还有北京味道吗?

陈连生:历史上北京小吃有200多种,但现在都算上也只有七八十种,这其中真正够格、符合标准的北京小吃顶多占一半。鲜鱼口的主要产品是几乎家家都在卖的羊肉串、爆肚、炸酱面,还有臭豆腐这类并不属于北京小吃的东西,实际都是在以北京小吃为名,卖外地东西。只有几家能算是北京小吃,比如天兴居的炒肝、包子,另外一家炸糕辛里面也有些东西是北京小吃类。但两家也只能说总体上是北京小吃的范畴,并不是特别正宗。门框胡同也是外地人居多,真正的北京小吃也不多。

北青报:这些曾经聚集着老字号的小吃街为何现在充斥着“假货”?

陈连生:从老字号小吃企业来说,当年都是师傅带徒弟,但这行又脏又累又需要时间,现在社会发展了,很多人不愿再干了。现在的老北京小吃,特别是老字号的老北京小吃,经营者年龄普遍偏大,自身的体力和精力不足以支撑整个经营,对质量的要求也就有所放松。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还是管理不到位,不能严格准入,东西不正宗、“有名无实”,这些美食街就做不起来。例如九门小吃,最开始还有老字号的老人来管理,严格把关,但已经完全不复当年,所有的东西质量都不好。

北青报:传统的小吃街如何才能恢复?

陈连生:现在的很多小吃街、小吃城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和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如果要把传统小吃的老字号组织起来做市场,政府不仅要出钱出资出地方,还得配备专业人员。做正宗的小吃街得有个内行人来管理才行,不能像现在这样散兵游勇的状态。

本组文/本报记者 董鑫 李梦婷 李佳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董鑫 李梦婷 李佳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