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保留建筑”——焦化厂大烟囱
标签:大型工业遗址
卒于:2016年
北京焦化厂
北京焦化厂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垡头边缘,紧邻东五环化工桥,位处京津第二通道的北京起点。1958年建厂,1959年11月18日,焦化厂建成投产,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炼焦炉推出了第一炉焦炭,并第一次将人工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市区,“三大一海”(大会堂、大使馆、大饭店、中南海)等重要单位成为了第一批煤气用户。
后经不断扩建,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厂里供应着北京几十万户居民、几千个机关单位和几十个工厂的生活、生产用煤气。但是随着天然气对煤气的全面取代,北京焦化厂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于2006年7月全面停产。
就在工厂准备拆除厂房和工业设施的时候,《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诞生了,焦化厂赫然在列,其命运亦随之出现转折。根据北京市规委的计划,原焦化厂将被改建为一座大型工业遗址公园。2008年北京市规划委曾向全球公开征集“最佳建设规划方案”。据说,当焦化厂的老厂长看到入选方案的样图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连连说:“没想到,没想到,不但厂子留了下来,还这么漂亮!”
不过近日,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设计著名专家、清华大学副教授刘伯英提醒,位于东五环的焦化厂遗址公园正在施工,原本“强制保留”的6根烟囱拆得已经只剩下两根了。
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称,去年冬天,市规划院曾经对此项目进行现场踏勘,并拍摄了保留6根烟囱的照片。而且在焦化厂遗址公园的规划中,这6根烟囱属于“强制保留建筑”。
另外,被拆除的近现代建筑还有:因增加办公用房的需要而灰飞烟灭的外贸部大楼,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徐中先生设计,将北方地域风格和民间传统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以及贵为20世纪50年代“国庆十大建筑”之一的华侨大厦,现在位于美术馆的华侨大厦是1988年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