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砖现身拆迁工地

2016-08-09 15:3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位于丰台区长辛店一带 曾属于北京城墙 目前保护缺失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崔毅飞 实习生 康梦琦)幅员广阔、沉稳雄劲,北京的明代城垣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魂魄,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不过,在后来的建设中北京城墙被渐渐拆除。近半个世纪过后,命运的波折再次降临,在丰台区长辛店一处拆迁现场,老城砖如建筑垃圾被遗弃。

幸运的是,这些城砖被文保爱好者尹喜军找到。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三轮车车斗里承载着“一段数百年的雄奇史诗”,那些残旧的老砖比美国的历史还要悠久。

他告诉记者,他希望能保护这些城砖,但他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小了。

事件   长辛店拆迁 现老北京城砖

喜好收集古物的尹喜军,最近得到线索:丰台区长辛店大街南关西里的拆迁废墟,发现散落的老北京城砖。

让老尹欣喜的是,老城砖大量出现在长辛店还是头一回。

伏天里的北京,空气中好像能拧出热水,拆迁废墟传出丁零当啷的敲击声,几位民工正在收集完整的旧砖。而在同一片废墟当中,一堆厚重的灰砖却无人问津。

体积大、分量足,长48cm、宽24cm、厚13cm,这些大砖与记载中的明代北京城砖尺寸相符。残缺的加上完整的,数量有300块左右,饱经沧桑的青灰色外表,裹着白灰和水泥,写满了岁月痕迹。

废墟中还能看到房基,都是用这些大块头垒砌的。老尹在砖块间踉踉跄跄地找寻,只要发现整砖,便逐个立起来,查看砖面上是否存在戳记。最终挑拣出的五块整砖,表面的确有题款,只是历经岁月剥蚀,字迹已经漫漶不清。

“你们找这个弄啥嘞?根本卖不了钱,俺们都不收这个……”看着老尹车斗里的大砖,一位收旧砖的民工师傅很是好奇。因担心“打草惊蛇”,尹喜军也并未多言。

从搜集到转运,耗费了1个小时,老尹好像刚从泥里滚出来的孩子,浑身湿透还裹着泥污,但五块老砖却找到了一处新家 —— 尹喜军工作的合成公社区的小院。

讲述   希望保住老城砖 个人力量太小

由王国华先生编著,出版于2007年的《北京城墙存废记》,公布了部分档案资料,对于北京明城墙城砖多有提及,可为城与砖的命运寻求答案。

明清时的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经过500年的建设、修缮、加固,形成外城、内城、皇城、宫城,一个近乎完美的封建帝都城市格局。而当历史的脚步渐离刀枪剑戟等冷兵器,城墙却开始被蚕食,直到上世纪60年代已接近消失。

关于拆取城砖的数量,1959年《北京市副市长冯基平关于城墙现状及拆除计划的报告》中提供了参考:内城城砖约有40万立方米。以此进行计算,内城的城砖数量就可达2670万块。

为了保住长辛店老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尹喜军从五年前就开始收集古镇上的老物件,并在合成公社区建起一个“民俗老物件陈列室”。五块城砖为这个展室锦上添花。但运砖后的两天里,老尹胳膊一直酸疼,因每块砖都重达24公斤,但老尹还是心有不甘。

“不管残的整的,我恨不得把它们都搬回来,但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了……”社区主任的本职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让尹喜军有些分身乏术,而且对于55岁的人来说,搬砖这样的体力活,实在有些难为他了,何况还是厚重的老城砖。

尹喜军盘算着,收旧砖的人看不上这些老砖,他想腾出时间,今天几块、明天几块,把这些砖都保护起来,残的整的加在一起,三百块还是有的,可以供人参观。

距离老尹搬砖过去一周,南关西里拆迁地周围的红砖基本被清理干净,但那些老北京城砖依然像建筑垃圾一样被遗弃。

这些老砖是如何来到五环路以外的长辛店,已经没人能说清楚。尹喜军判断,必定是当年拆城墙的时候,有人运到了这里盖房,而此次拆迁,应该是老城砖经历的第二次动荡。

调查   老城砖收纳管理缺失

记者注意到,2002年北京修复明城墙二期工程启动,官方鼓励市民捐献旧城砖恢复明城墙原貌,需要上百万块旧城砖,有关部门在东便门角楼设捐砖处,但当时开通的捐砖电话现已无法接通。

明北京城城墙遗存东便门段,于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在展区内,还陈列着一块明嘉靖年间的城砖,距今已有460多年。这里的工作人员说,如果有砖可以送到他们这里保存,但他们无法提供运输车辆。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十年前曾设有捐城砖热线,现在该部门已经撤销。而丰台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现在没有部门接受城砖的捐赠,市文物局曾有专门的委员会管理捐砖事项,现在该委员会的整个部门都已撤销,也无相关的制度与文件对市民发现的老北京城砖做出具体的规定。

记者查阅了2012年出版的北京市文物局新编《文物工作实用手册》,无论法律法规,还是政府出台的文件,都未涉及到北京老城砖的归宿。

今天上午,记者致电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文物部门对于拆迁地也有介入调查,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保护,他会和领导汇报散落城砖的问题,在制度上形成有效管理。

观点

需要更多人参与

应重视保护工作    

《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作者孔庆普先生,1950年分配到北京市建设局道路科任技术员,曾负责北京城楼等古建的管理和维修工作,1952年主持参与了分期分批拆除城墙、城楼、箭楼、牌楼、门楼。孔老是这场浩大的维修和拆除的见证人。

孔庆普告诉《法制晚报》记者,拆下来的城砖,以明代砖居多,此次长辛店发现的老城砖,也很可能出自明代。当时各区盖民房、砌猪圈、建地铁、修防空洞…… 都有使用老城砖。而内外城到底拆取了多少块砖?难以给出准确数字。

在孔老看来,这些散落的城砖都是文物,再不保护就绝了。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认为,像尹喜军这样的有心人并不多,保护城砖需要更多的群众参与,提高忧患意识,等真正重视起来可能就晚了。就目前的条件,长辛店发现的城砖可以就地保护。

文/记者 崔毅飞 实习生 康梦琦

责任编辑:冯强(QN0011)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