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洁 张婷) 今年内,本市将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城六区以及通州区,拿出近4000个路侧车位,进行电子停车收费试点。届时,车主将不直接交现金,而是通过刷卡或者手机支付的方式付费。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天(8日)上午,部分市人大代表就本市居住区停车治理工作进行视察。其间,市交通委副主任王兆荣透露,今年年内本市将在城六区和通州区试点路侧电子停车收费。目前,这些试点区正在做方案设计,安装地磁或视频装设备。
王兆荣透露,此次试点的路侧停车位近4000个。启动电子停车收费后,停车收费员将见不到现金,只能通过手持POS机刷银联卡、一卡通或者ETC卡等方式收费。此外,停车人还可以利用微信、支付宝支付等方式付费。
据王兆荣介绍,和此前北京曾采用的咪表收费不太一样,即将启动的电子停车收费系统和今后通过安装地磁或者视频装设备,记录下车辆的车号、车型、停车时间等基本信息,相关数据将传输信号到全市统一的后台,通过计算机计算停车时间和费用,实现电子计时收费。
王兆荣表示,如果路侧电子停车收费试点成功,明年还有望在更大的区域推广。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暂不考虑对停车不缴费车主的惩戒,而今后如果试点成功将来会考虑与其他部门联合,对于停车不缴费的车主,将考虑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天上午,市停车办专职副主任穆屹介绍说,全市目前正在进行机动车停车位的全面摸底普查。根据初步普查结果,全市目前登记的机动车保有量有560万个,尚存在超百万个停车位缺口。另据交通委负责人介绍,按照十三五规划,本市停车位将达到630万个,近三年车位增量每年在10万-14万个左右。
公共停车设施配建指标将调整
据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完成对新建改建居住类配建停 车位指标的调整工作。逐步提高居住区停车配建指标,2015年起按照0.3至1.3车位户的新标准提高了居住区停车配建指标。目前本市新建、改建居住类审批项目已经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 目前,市规划国土部门正在开展公共停车设施配建指标调整工作。
据介绍,本市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以前,无停车配建要求;1994年―2004年,开始进行配建车位,但标准比较低一般是0.1车位/户;2004年以后,配建标准有所提高,普通居住区按照三环内0.3车位/户.三环外0.5车位/户的标准进行配建为体现分区域差别化停车位供给策略。
各区将对居住区挖潜建停车位补助
为鼓励老旧居住区挖潜建设停车位,市交通委表示,下一步将研究采取“区主市配”的方式,由各区对居住区停车设施挖潜建设进行补助,市财政予以配套奖励,继续推进城六区居住区停车设施挖潜工作。截至2015年底,城六区共完成老旧居住区停车设施挖潜75596个。
据介绍,2016年本市将新增建设8个停车管理示范小区,积极推广错时停车,引导、协调有条件的单位大院、商业设施和写字楼等向周边居民错时开放,促进停车资源的充分整合、有效利用。
市交通委表示,本市将加快基本停车设施特别是居住停车设施建设,争取利用3-5年时间,取得阶段性成效,让市民有获得感。
文/记者 李洁
相关新闻 早高峰交通指数降近一成
今日上午,北京市人大代表视察“治理交通拥堵工作情况”有关工作,《法制晚报》记者从现场获悉,今年以来本市缓堵工作取得了新进展,1-10月工作日早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为5.3,较去年同期(5.8)下降8.6%,中心城交通运行状况有所改善。
截至10月底,全市共整治违法停车295.2万辆,同比提升25.7%。其中东城区以8条禁停街、47条规范街为管理重点,全面强化静态停车秩序。
目前,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有关立法工作正稳步推进。市人大常委会已召开专题会,听取《北京市机动车出行调节办法》立法工作汇报。停车立法方面,在对《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施行两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已完成《北京市停车管理条例》的立项论证报告和草案初稿的起草。
文/记者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