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郭金龙:对雪中送炭的事 政府更要走心

2017-01-16 14:27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市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郭金龙:对雪中送炭的事 政府更要走心

1月15日下午,市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郭金龙来到石景山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审议中,郭金龙与代表们就首钢搬迁转型发展、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大气污染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郭金龙在发言中表示,对于大气污染治理要有自信也要有信心。同时,郭金龙强调,政府要对雪中送炭的事、民生兜底的事更加走心。

首钢搬迁为石景山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在昨天的审议中,提到首钢搬迁与石景山区的转型发展时,郭金龙感慨说自己与石景山颇有渊源,更有代表统计其在几年的时间里曾去石景山调研30余次,“我去首钢的家属院看到老职工下棋,还给他们支过招儿。”

郭金龙说,迄今为止,首钢搬迁依然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近几年来,随着首钢涉钢产业全部停产、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开发建设,石景山区进入了战略转型、爬坡上行的关键时期,目前已经实现了平稳过渡。

“这些年来石景山围绕产业人口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有阵痛,但不搬迁,首都的西大门怎么打开?”他表示,而首都西大门的打开,也使中心城与京西地区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石景山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未来石景山要再接再厉深化改革、迈出更大的步伐。

北京的集体土地不能依靠瓦片经济生存

张国栋代表在昨天的审议中就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我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转居后石景山区的乡镇企业曾经搞过一些‘瓦片经济’,目前已经成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的低端产业,属于被拆除腾退的范围。”张国栋说,但是这些资产也并不全部属于违章建筑,“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改革后的土地如何使用?”张国栋还针对这个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政府是否能提供政策,针对不同的载体形式,在维持集体建设用地的性质前提下,拆除现有建筑,单纯进行改造提升,使其符合城市转型需要。

郭金龙现场直接回应了他的困惑,“你提出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很有代表性,这也是政府关注的问题。”郭金龙指出,促提升的过程中要深化改革,首先是要疏解低端的经济业态,关键的问题在于农村土地要进行三权分离,涉及承包权、经营权等问题,让集体建设用地能够更好、更高效地取得经济效益。

谈到集体土地的使用,郭金龙表示,改革最大的关键就是把集体土地用好,这是要义。集体土地是很大一笔财富,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更高效地使城市建设用地更大的发挥社会效应。

他明确提出,北京的集体土地不能依靠瓦片经济生存,郭金龙说,而是真的要“撸起袖子拼命干”。

大气污染治理“要有自信”

对于代表关心的北京大气污染治理问题,郭金龙表示,过程中会有波折,但相关措施一定要坚持下去。治理过程会有波动、有反复,“但我们还是有信心不断推进大气的治理。所以,大家不要抱怨,要有信心,更要有自信,这也是我作为人大代表想要表达的。”

另外,郭金龙强调,在北京市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更要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雪中送炭、民生兜底的事,政府更要走心。”

郭金龙说,“习总书记在新年致辞中提到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钱要用在刀刃上,关系到困难群众的这种刀刃上就不能考虑钱的问题。”北京既要努力走在前列,也要实现全面发展,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  作者:左颖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