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的大兴团审议现场,几位代表因为“老年代步车”的问题讨论起来,越说越热。从老年代步车的违规乱象,说到了低收入百姓的需求,又说到了需求的合理性,最终讨论到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北京出现了大量的“老年代步车”。这些车既不算机动车,也不算非机动车,而且不用上牌照,驾驶者也不用去考驾照。本报曾经多次报道,相关部门也曾采取措施,但问题并未根治。老年代步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最近两年越来越多。市人大代表袁芳说,自己的几位同事都曾经被这种车撞过。袁芳说,这些车的生产厂家几乎都不在北京,应该从源头治理。
王火代表同意袁芳代表的观点,他认为,老年代步车是过去欠发达阶段的产物。既然北京的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的门槛,就应该淘汰老年代步车。这种观点立刻遭到了卢兰淼代表的反驳:“关键现在有很多不到2万美元的人们。”卢兰淼来自大兴区魏善庄镇李家场村村委会。
他的观点得到了另一位代表张文芹的赞同,张文芹来自榆垡镇求贤村。“还是有需求啊,”她说,很多老年人去接孩子放学,就开着老年代步车。“这种车接孩子,冬天不会冻着,也不会被风刮、被雨打。”她认为,如果不让老年代步车上路,接孩子就会出现问题。
张文芹代表的说法,立刻被郭光磊代表反驳。“接孩子是不是必须要去?咱们小时候怎么不用接啊?”郭光磊认为,接孩子并不是必须的。
“每家就一个孩子啊,”卢兰淼代表针锋相对,“孩子放学会有危险啊。”“那就该发展校车!”王火代表又插了话。各位代表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起来。直到主持人邵恒代表说:“各位各位,还是请袁代表说啊!”袁芳代表继续说,电动车是有国家标准的,但这些老年代步车并不符合。袁芳代表建议,应该从生产环节就开始治理,而不是直到上路才让交管局去治理。
听到了代表们的不同观点,市人大代表、大兴区区委书记谈绪祥也忍不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本身是个法律问题。”谈绪祥说,生产厂家就是看准了标准、法规上的漏洞才去生产。
谈绪祥说,接孩子的需求应该满足,但同时也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